木世子出自木王爺的原配發妻崔氏。十六年前,木王爺出兵北境時,曾一度被北夷大軍圍困,崔氏知道木王爺遇險後親率五萬大軍馳援木王爺,與木王爺裡外夾擊破了北夷大軍。
這一仗,木王爺勝了,崔氏卻重傷身亡,剛三歲的木世子沒了親娘。
轉年,木王爺迎娶繼室焦氏,再隔年,焦氏誕下一子。
木王爺有了第二子後,因為對原配發妻崔氏的感情和感激,對木世子依舊寵愛有加,早早便說過将來自己的位置要留給木世子。
但西境不是木王爺一個人的西境,西境孤懸于大康朝堂之外,自有一套自己的班底。
木世子常年在京都為質,母族崔氏一脈的官員又因為無人在木王爺身邊策應而備受排擠,緻使西境朝堂上的崔氏之人越來越少,焦氏一脈的人卻越來越多,西境朝堂上支持焦氏之子的人也越來越多。
木王爺病重時,本打算請奏朝廷,将王位傳給木世子,但卻遭到了西境大半朝臣的反對。
反對的理由也很充分——西境以兵馬為本。木世子常年在京,并不善于帶兵打仗,若木世子繼承王位,說不定西境兵權會被朝廷收回,落到邵司馬手裡。反觀焦氏之子,自小在西境長大,從小舞刀弄槍,對兵法也了如指掌,很有木王爺當年的風範,是繼承西境王位的不二人選。
若木王爺身體康健,還能頂着壓力,直接拍闆定音,但木王爺病了,病得很重,長期昏睡,西境朝堂現在掌握在焦氏手裡,木王爺的奏折根本就送不出來。
這次木世子回西境後,隻見到過木王爺三次,其中兩次木王爺都在昏睡中。
西境朝堂之上的事,木世子更是無從插手。
木王爺病情好轉清醒後,發現自己再也無法完全控制西境,便讓木世子帶着他的奏折回京都,請朝廷先行确定王位繼承人。
如果大康朝廷是正常朝廷,大康朝政由皇帝主持,那木世子隻需要把木王爺的奏折遞交上去,皇帝考慮到木世子常年住在京都,對朝廷更為親近,為了更好地控制西境,自然會讓王位落到木世子身上。
可大康朝廷不是正常朝廷,大康朝政由裴司徒、邵司馬和溫司空三方勢力把持,其中邵司馬還一心想搶奪西境兵權,巴不得木王爺去世後,西境出亂子,他好趁機奪取西境兵權,又怎會讓木王爺的王位順利繼承下去?
木世子想保住自己的王位,想保住西境的兵權,就必須找人幫忙,而這個人選,非裴司徒莫屬。
首先,裴司徒與邵司馬鬥了幾十年,一直勢均力敵,各有勝負,有裴司徒幫忙,木世子的勝算會更大。
其次,裴司徒一直都很照顧木世子,以前木世子的請求他都會答應,如無意外,這次也會答應。
如果沒有裴朗和郗月之死,木世子求求裴司徒,請裴司徒與溫司空聯手壓下邵司馬,木世子的王位就穩了。
可現在,裴朗和郗月死了,裴司徒氣到不願見木世子,憑溫司空一人也鬥不過邵司馬……
木世子記得木王爺曾經提過一嘴,說郗家與裴司徒交情好的人,除了早死的郗老太爺和郗大老爺,就隻有郗家的姑祖母,段老夫人了。
木世子還注意到另一個細節,那就是“郗九”剛從北境被接回來的時候,裴司徒并沒有表示出器重“郗九”的未婚夫裴十一的樣子,直到“郗九”離開郗府,住進郗宅,裴司徒才對“郗九”的未婚夫開始器重起來,哪怕“郗九”認定的未婚夫從前途無量的裴十一變成了最不成器的裴十三。
木世子認為,這其中,姑祖母的好惡起了決定性作用。
所以他這次才親自來拜訪姑祖母,希望姑祖母能幫他向裴司徒說說情。
隻要姑祖母能幫忙說合,然後木世子再給裴司徒和溫司空拉個線,促成他們聯手,他的事也就好辦了。
“這次從西境歸京,家父讓我代他向段老夫人問好。”木世子道。
他知道郗老太爺和段老夫人的丈夫段衛辰都曾在木王爺麾下,兩家是有交情的,問個好也在常理之中。
他拿這層關系先打打感情牌,後面的事才好說下去。
誰知姑祖母聽到這話,卻突然一改溫和恭謹的态度,冷笑一聲道:
“你說你父親讓你代他向我問好,是你自己要這麼說的吧?他木行之哪裡還有臉向我問好?”
木行之,是木王爺的名字。
木世子聞言愕然,不知到底哪裡出了差錯。
姑祖母:“當年,我把我夫君和兒子交到他手上,信了他會保護好他們的鬼話,結果呢?死了,全死了!我的兄長,我的侄兒,我的夫君,我唯一的兒子,他一個都沒保護好。他現在來問我好,是在問我為什麼還沒去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