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們這裡有工廠,羅以嬌還能勸她進廠打打工,把這段艱難的時間熬過去。
如果他們這裡有公司,羅以嬌還能勸她去投簡曆應聘,争取一個崗位,不要求工資有多高,能夠支撐生活就夠了。
但遺憾的是,都沒有。
她記得不大清楚,但人們大規模進廠打工應該是90年代了,之前幾年都是小規模,像是有人進了城,找到了門路,一個托一個的把親戚朋友帶進城裡打工;還有一些做個體戶的,攤子上一兩個人忙不過來,就想着招兩個人幫忙,這一群個體戶龐大,連帶的需求幫忙的人也不少。
對哦,羅珍可以去個體戶的攤子上幫忙啊。
她興沖沖把這個辦法說了。
隻要去打上工,就有了收入,也就不用殚心竭慮了。
人呐,還是要做事,隻要做事,什麼麻煩都沒有了。
羅珍面上一喜,又一愁:“可我去哪兒找個體戶去?”
呃......
很好,羅以嬌也被問住了。
其實他們鎮上就有,現在每逢趕集都有好多私人攤子了,聽說他們按月繳一點地皮費就可以了,擺一場攤子後又收走繼續趕下一場,規模的話不算大,最多三個人,大都是一兩人的小攤,沒聽說需要招人的地步,也或者是他們消息不靈通,就是有這種好事也早就被人占了。
羅珍的情況是家裡有地,偶爾要下地幹活照看,不能走太遠了,最遠就是去縣裡打打工,再遠了家裡的地就照看不過來了,所以選擇範圍稍微窄了點。
但是,幫不了别人打工,可以幫自己啊!
羅珍:“幫自己?”
羅以嬌越來越覺得有譜:“對,你可以當個個體戶嘛。”
自己當了個體戶,路途遠近的問題、找不到幫工問題全都解決了。
羅珍從沒有想過這個方向,挺迷茫的:“可是我能做什麼啊?”
羅以嬌連忙為好姐妹提供就業方向:“炸紅薯、烤紅薯、炸土豆、饅頭包子、涼面涼皮、各種炸串、火鍋菜?”
這些她可熟悉了,曾經在這些攤子上經常流連消費,好吃還不貴,是小成本擺攤首選,其它的小生意都需要有一點本錢才能幹。羅珍不一定願意。
“炸紅薯、炸土豆...”羅珍重複一遍,有些不敢置信:“當真能賣得出去嗎?”
不是,這些話她一直都覺得就是說着玩玩而已。
羅以嬌自己雖然沒有幹過,但她極力推薦:“能,怎麼不能,你真不要小瞧了這些東西,别人都能靠這些東西買下幾套房錢呢,你不然先試試?”
羅珍對她提議的幹個體戶的事有些心動,但是對真正要幹什麼還是不确定,紅薯土豆這些東西在她看來太平常了點,就是平常走親竄門都沒人會提這個了,好歹也提斤白糖才去,他們平常吃不完都拿來留種,紅薯喂豬也好,拿出去賣錢她聽都沒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