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楊家一行人告辭離開。
沈慕林回家才知李溪竟然病了,又聽已退了燒無甚大礙,這才放下揪起的心。
卻也不敢讓李溪再出門見風,幹脆将買來的紅紙分了一些給李溪,讓他無聊時剪窗花玩。
顧湘竹寫好對聯,兩人一同拿漿糊貼了個七七八八,眼瞅着村裡好些人家門前都貼了喜慶的紅紙,越發有了過年的氣氛。
沈慕林聽許念念講了短短一天發生的事兒,真真兒覺得李遠母子二人是個沒臉沒皮的無賴。
不免擔憂顧湘竹,可憐他一人走那麼遠,小書呆子和人理論,怕是要被欺負狠了。
他一貫不喜将事情埋在心間,索性搬了小闆凳坐到顧湘竹身旁。
沈慕林撈起來顧湘竹空閑的左手,捏在手裡邊把玩邊問:“李遠欺負你了?”
顧湘竹寫字的手微微停頓,沾了墨接着寫“福”。
“無妨,隻是吵嘴而已。”
沈慕林瞧他這寡言少語模樣,哪裡還有不知道的。
這人最牙尖嘴利時,也堪堪說出了不再租地于那劉家。
不會吵架,連告狀都不會,沈慕林不忍戳穿,暗自給李遠記了一筆。
“我做些新鮮吃食,你空空胃,一會兒幫着我嘗嘗。”
“嗯,”顧湘竹放下筆,“我幫你添柴。”
沈慕林摸摸他的頭:“不用,寫完了歇歇,若是無聊,陪小爹聊天去,他近日受累了。”
顧湘竹抿抿嘴唇,别過頭應了一聲。
沈慕林樂樂呵呵走了。
鬧騰這些日子,好歹有了空閑,他尋摸着先做出一些湯底煮菜,若是好吃,過了年就去縣裡,不見得少賺。
麻辣燙賣的好與壞,全在于湯底蘸料,可惜要做麻辣燙便要用不少鍋和竈台,總得顧上四五份同時煮。
沈慕林尋摸着,到時候把後廚改建一些,做幾個小點的鍋和小竈就成,也算方便。
若是蘸料做的好,後續還可以出麻辣拌,麻辣香鍋,沈慕林打算先做個骨湯的,待小爹身體好全了再做辣湯。
拿砍刀把大棒骨剁成小塊,放入盆中,溫水浸泡,添加少量鹽軟化肉質,之後洗幹淨放入鍋中,添加冷水,蔥段姜片。
沈慕林提前熬了花椒水,倒入少許,去腥添香是極好的。
煮開去除浮沫,焯水後取出骨頭,用熱水洗淨,放入鍋中小火慢炖即可。
竈上冒着淡淡白煙,熏的廚房熱哄哄。
沈慕林幹脆挽起衣袖,切了剛拿出來的白菜菜葉,積攢的土豆玉米。
季雨先前拿來的豆腐,一半切了凍起來,如今正好拿來吃,又将另一半嫩豆腐放入盤中,配菜便弄好了。
再說蘸料,他打算調兩種口味。
一個是麻碟,一個是油碟。
沈慕林打聽過芝麻醬,也有專門做醬的工坊,小攤小販進了貨便去縣裡賣,有些閑錢的就買上些,和辣椒醬一般,下飯沾馍馍窩窩頭都是好吃的。
過些日子他得去問問,找找手藝好的,若是能定下來,往後都不用愁了。
現下用的是前幾日從小攤販那兒買的,得自家拿了壇子去接,為這個他還逛了圈縣裡的二九小集。
麻醬是稠的,拿勺子舀一勺出來,還得添水添香油吃着才好吃。
調好麻醬,拿小碗盛着蔥段,蒜末,花生碎,芝麻,後者備化好熱香的豬油,另備花椒炒制的麻油。
待炖的肉質軟爛便可撈出,放些枸杞紅棗接着吊湯,直到湯底顔色發白,這時就又濃又香,喝起來鮮美無比。
炖了整整一個上午,香味整個散出來,沈慕林又将配菜一一放入。
先放臘腸肝髒一類葷菜,再放不好煮的玉米土豆,添上竹筍幹菇,快熟了才放豆腐凍豆腐,最後放入白菜一類,一同撈出放進碗裡,舀些湯澆上。
至于骨頭,熱了一遍撈出來,一會兒直接拿着啃就行。
可惜豆皮腐竹要再晾一晾,現下外面冷,隻能在廚房騰出些空地搭了竹架子,借着煮飯後的暖和勁兒曬一曬。
可惜總有水蒸氣,效果不算很好,但好歹有些形狀,也算是好消息。
一年過到頭,有錢人家買二兩肉打打牙祭,沒錢的買些豬下水也要改善下夥食。
這天從顧家飄出來的香味,周遭鄰居與行人聞了個徹底,紛紛打聽這是做什麼吃食,香氣四溢。
惹得他們也想把存着除夕吃的肉拿出來稍稍炒些,也好解解饞。
李溪從一開始聽說沈慕林要折騰吃食,雖說口上贊成年輕人折騰,到底不能完全放下心。
如今哪有好做的生意,竹子他爹當時也是在外跑商幾年才攢下的家底。
他清點手頭剩餘的錢,加上那日林哥兒交給他的那些,琢磨着孩子們到底是年輕,有心思賺錢是好事兒,不能敗興。
真是成不了,一來有田地有屋子,總能吃飯睡覺,二來手裡還有些錢,耽誤不了竹子的眼睛。
他越發覺得沈慕林是個處處細心的人,更是滿意這個似天上掉下來的好兒郎。
沈慕林先端上了大骨頭,隻盛了少許鮮湯做底。
另着端上一大盆麻辣燙,李溪先看那沒多少肉的大骨頭。
這東西農家人幾乎不會買,一年到頭就這時候花錢大手大腳些,為着打牙祭也不能光啃骨頭。
再瞧那濃白色湯中飄着的菜葉子,豆腐,玉米段各種再尋常不過的食物,更是疑惑。
這……
他年輕時随着竹子他爹出遠門,見識多,有豪紳辦喜事,最後便做一鍋炖菜,肥厚的肉片子飄在裡面,弄一塊大饅頭,香極了。
可那湯上飄着好些個油點子,林哥兒端上來的隻餘濃白,看着清口爽利,卻不見得多賣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