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那個副院長就說了,他說峨眉山已經有好幾年都沒有新出家的人了。就是沒有新剃度的,一般峨眉山如果有新剃度的話,那麼肯定法師會給你講,你去上佛學院去吧,佛學院是個幹啥的地方呢,它就是個系統培養僧才的地方,所以已經好幾年都沒有新出家的人了。大家想一想,為啥有好幾年沒有新出家的人了?因為我們很多人還是放不下。現在是這樣,也不愁吃,也不愁穿的,對吧?搞點啥不行嗎?搞點啥都可以維持生活。另外,你想修行也兩不誤嘛。其實在家修行和出家,差的太遠了。我講這個話,我不是按人講啊,我是按環境來講。出家的這種修行環境很好的。隻要你想修啊,出家的環境是很好的,因為他是單身,對吧?他遠離世俗嘛,遠離家庭,遠離世俗。
人啊,往往都是住相生心的。你看,我們一講都叫因無所住而生其心。那個不是我們的境界,那是六祖大師的境界,我們沒有那個境界的,我們都是因有所住而生其心的。你看,成都是這樣子的,成都離那個峨眉山也沒多遠呢,有個100多公裡吧,你去過就知道了嘛。離樂山要100多公裡,反正沒多遠的。說幾年都沒有新出家的人了,我還在納悶這個事情。後來啊,慢慢慢慢找到答案了。他為啥是這樣子的啊?為啥好幾年都見不到新出家的了。成都是這樣子的,你去過成都文殊院,你去過就知道了,成都文殊院。那個大街上,你經常會看到一些僧人,因為成都那個地方是顯密道場,是屬于顯宗和密宗都是雲集的地方。
密宗我們不說啥啊,咱們就說我們漢傳佛教的。漢傳佛教的一般在大街上,你能看到的出家人都是補丁落補丁的。嗯,你看補丁落補丁啊。我我們現在這個修行環境,它是這個樣子的,因為大家都是住相身心的,大家不是因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大家都是着相生心住相生心的,于是人家就給你裝相,來表法,他就是修行人。你看,我們講,你過個腦子想一下,哪一個人能把衣服穿成那個樣子,全都是補丁。你是幹啥去了?你跟我說你天天在家,你天天在地上驢打滾呢,是不是?是不是天天在地上驢打滾啊,才能滾出那麼多補丁出來啊,現在我們人的勞動生産力是很低下的,基本上吃的東西用的東西都是都是成品和半成品,不是像古時候了,對不對?
1983年才落實了宗教政策,90年代還沒啥出家人啊?2000年以後,寺廟才慢慢開始往上興盛,籌建起來的寺廟才開始多一點,就是二零一幾年的時候,寺廟開始陸陸續續特别多起來的,很多村裡的小廟都恢複起來了。不是,你到底幹啥呢?能把衣服穿成那個樣子?對不對?那隻有一個情況,就是裝那個樣子。明明那個衣服,他沒到那個程度,他非要給你弄,沒有破爛,他都給你補個補丁啊。來告訴大家,你看,我就是修行人!
其實修行是啥?修行,修行是講緣起性空都是一樣的。就是我們講成佛,都成佛了,都是那個樣子的。緣起它不一樣。緣起不是都是補丁,落補丁那個就叫真和尚,不是這個樣子的,就像佛陀時代,你看那個緣起有啥?緣起像觀音菩薩,是婆羅門的大貴族,假設他們家人是大富長者。對吧,就是王子,那個裡面比比皆是王子,貴族比比皆是的,還有個殺人狂魔,比丘裡面原先就是殺人狂魔。央掘魔羅嘛,還有那個妓女出身的蓮花色比丘尼嘛。
我們講修行,它是每個人緣起是不一樣的,什麼樣的人都有,每個人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不是說都穿補丁落補丁才叫修行。你那在裝樣子作秀了呀,你知道嗎?裝樣子作秀啊,就是你可以把人的一時能糊弄住。大家就覺得,修行師父真不容易,那就趕快給錢,你是确實有錢了對不對,你看着你看着補丁落補丁的,其實那廟建的一個比一個大,真的。像就像大悲寺,也是一說不設功德箱的,功德箱都不設的。它原先是幾間小房兒,你現在到大别寺再去看看去。不設功德箱,快成一個城市了。
你看啊,像他這種表法,你表出來的法,年輕人就不好意思出家了,真的,大家相信我說的,我們有很多年輕人呢,他是看穿的僧服很莊嚴,他出家的,就像阿難尊者,就是看到佛非常的莊嚴嘛,有32相,他才出家的。你叫那些年輕人,因為你這個老輩兒都表這個法,都是補丁落補丁。年輕人他就覺得原來這就是佛教,他就不敢邁出這一步的,他不敢邁出這一步的,可惜了,真是可惜了。
有的人你根本都不懂佛法的,我打個比方,那時候我在蘇州啊,你看蘇州,蘇州有個三鐵,說有三個老和尚被稱為三鐵,一個是西園寺的。一個連山寺的,還有一個是寒山寺的,三個方丈被稱為三鐵,一個叫鐵嘴,第二個是鐵筆,還有一個鐵算盤,就是這三個老和尚,真是就是在當時那個佛教界啊,這個南方佛教都是非常出名的。其中一個老和尚叫明山老和尚,你可以看他提過很多次的,明山老和尚是怎麼回事啊?他是這樣子的,他是連山寺的方丈。靈岩山那個供養特别多的,他可以把這個供養分的很細的,而且每一個僧人都能接受到這個供養的。這個老和尚,是很了不起的一個老和尚。你看,這個老和尚是這樣,他每次代客的時候,他的那個僧服啊,既合體而且熨的是平平整整的,穿的非常的莊嚴。
這個老和尚怎麼說啊,這個老和尚是這樣子的,他外面那個僧服就是熨的很平整,非常的莊嚴,出門的時候,它那個裡面的内衣和内褲。爛的就特别爛的,特别爛的。他說我外面這身衣服是給誰穿的呢?是給佛穿的。我裡面這身衣服是給誰穿的?是給我自己穿的。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啊!對不對?外面這身衣服就是給外人看的嘛。你看我們家裡面的衣服,内衣内褲,内衣内褲是真的那種越舊越破,純棉的那種,那種穿着舒服。你這才是佛法呀!這才是道啊!你看,所謂的道,是講有他不住他,不是說道都是為了表法,都在那弄一個某個相出來的,叫大家就是着相,你着相的這種情況就變成了大家喜歡着相,你在這個地方裝相,那麼就變成了什麼呢?
就變成了大家喜歡看戲,你喜歡演戲,那培養出來的那是啥呢?培養出來的都是吃瓜群衆啊,對不對。你看,你補丁落補丁的衣服,誰跟着你學嘛?你告訴我有一個在你屁股後面跟着學嘛。我們這個佛法不拿來學的話,那你這個佛法還有什麼意義呢?留存于世還有什麼價值呢?對不對?我這一說又說遠了啊,就是這個問題啊,就特别多的,真的問題特别多的,然後咱們再回到這個他這個提問上面吧,他說他要感受這種初禅。
感受初禅啊,我們太多的東西放不下了,真的就是說啊,我們接觸的那些原教的思想特别多的,其實像《妙法蓮花經》啊,《六祖壇經》啊。這個《涅槃經》啊,《大方廣佛華嚴經》啊,這個都是原教的,就是高端的經典。高端的這個一般給法身菩薩講,是很受益的,但是我們是這樣子的,你看就是說往往這種經典它是這樣子的,它破妄不足,它顯真了嘛。但是,破妄的力量不足,破妄一般是剛開始,破妄可以的,就是剛開始佛教的東西是專門破妄的,比如說阿含時,方等時。
我們在破妄上面就是太缺火候兒了,所以還始終在活在虛妄當中的。你要活在虛妄當中的話,你你連法都沒遇到的,真的佛法就必須要破除虛妄,開顯真實的你,你都沒有破除虛妄的話,他這個問題就特别多的。然後,你再去實修,想達到實修的這個境界,簡直是差的太遠了。真的,簡直是差的太遠了。就像有一次是這樣子的,有一次我參加一個禅修嘛,不是禅修,是那個念佛佛七呀,參加一個佛七。當時呢,打了七天佛七啊。後來那個大和尚也做開示嘛,他就說,“你們經過7天,對吧,刻氣求證啊,精靜念佛,你們有沒有信心?”大家都在那兒,聲音大的很。有!有信心啊!然後,大和尚又問了說,“讓你們現在去往生,想不想去?"全部都人在那,好大的聲音在那兒吼着,“想!”然後,大和尚又來了句,“把你們家的票子、錢、車子、房子、孩子這通通都放下了,我們去往生,要不要去?”
一句話,鴉雀無聲啊!一句話是鴉雀無聲啊。然後可能停了有個半分鐘吧,有一個女的說想去,隻有一個喊他想去,所以成就的人比較少的。其實,這一個想去的人,他是怎麼回事兒呢?他的緣起肯定是命很苦的,真是活夠了。對不對?就這樣,你叫他放下一些東西,他還是放不下的,還是舍不去,放不下的。但是他思索了,思索了有半分鐘,他來了一句,後面隻有他一個人來了一句,說想去想往生到西方極樂去。這個就是修行的現狀,修行的現狀啊!
所以啊,你要想到達那個初禅的境界啊。其實,我講這些東西,大家也不要氣餒,不能說我們認識自己的這個現狀就氣餒了,非要學那些鼓勵性的佛法,我們才有勁兒,不要這樣子。修行上更多的都要回光返照,就要看到自己目前的處境,目前的現狀。我們隻要記住啥呢?你隻要對佛法有信心就行了。慢慢來的,真的慢慢的來的。随着日久天長的熏修啊,對吧,很多東西你能慢慢把它……我們需要是是長期的熏修啊,慢慢的對有些事情,甚至很多的事情,能夠把它真正的能夠看破,能夠悟到,把他放下,你才能達到這種初禅的境界。他需要功夫的,需要時間的,真是需要有個過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