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我靠曆史直播破除洗腦包 > 第16章 白居易(2)

第16章 白居易(2)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他們養得起、也不會苛待一個能出名的閑人。

左右張愔已老,再熬幾年,就自由了。

“為我折一枝月季。”她吩咐侍女,“四月的花都取一些來,再将我房裡那個蓮台底座的青瓷瓶子拿來涮涮。”

鮮花與美人,是最得宜的。

于是她虛扶鬓钗,看到天上又出現了一行一行的文字,提名《燕子樓三首并序》。

“徐州故張尚書有愛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風态。予為校書郎時,遊徐、泗間。張尚書宴予,酒酣,出盼盼以佐歡,歡甚。予因贈詩雲:‘醉嬌勝不得,風袅牡丹花。’一歡而去,迩後絕不相聞,迨茲僅一紀矣。昨日,司勳員外郎張仲素(饋之)訪予,因吟新詩,有《燕子樓》三首,詞甚婉麗。诘其由,為盼盼作也。饋之從事武甯軍累年,頗知盼盼始末,雲:‘尚書既殁,歸葬東洛。而彭城有張氏舊第,第中有小樓,名燕子。盼盼念舊愛而不嫁,居是樓十餘年,幽獨塊然,于今尚在。’予愛饋之新詠,感彭城舊遊,因同其題,作三絕句。”

【而這一切來源的來源,是白居易的《燕子樓三首并序》。

白居易在序言裡寫了他與張尚書的舊交,回憶了張尚書愛伎盼盼擅長舞蹈。他從張仲素口中得知盼盼守節一事,大加贊賞,寫了《燕子樓三首并序》來與張仲素唱和,并紀念與張尚書和盼盼的情誼。

後人把張仲素的《燕子樓三首》(樓上殘燈伴曉霜)劃歸盼盼名下,可能是誤讀了“诘其由,為盼盼作也”這句話。白居易在下文明确提出他愛的是“饋之新詠”,說明詩歌是張仲素所作而非盼盼。

所以白居易的原稿與盼盼并無直接關系,與他有所唱和的人是武甯軍從事張仲素。

盼盼對白居易詩歌的回信《和白公詩》也可以認定為僞作:她在詩中對白居易以“舍人”相稱,而寫《燕子樓三首》時的白居易,離未來榮升中書舍人,還有七年左右。

總不能是盼盼收到白居易詩歌再寄回信,一來一回延遲了7年吧?

總而言之,白居易“詩殺”關盼盼為假。】

文宗李昂治下,剛回長安的白居易長歎一口氣。

他想起元和十年的秋雨裡,他與張仲素圍爐品讀那三首《燕子樓》新詩,白須幕僚歎道:“尚書故去多年,她仍守着空樓。”

那時的他是怎麼樣的呢?因為冤屈,他淪落江州,在猿啼聲中慘作飄零客。他清楚記得自己寫下“争教紅粉不成灰”時的本意——那是對無常的叩問,而非對生命的催逼。

以何如此?何以如此?

他明明是希望盼盼姑娘能活着的。

眼前一隻茶壺,一瀑水,一點杯。裴度按着蓋子,給他一捧清澈的茶水。

他帶着風霜像少年一樣戲谑他:“多年不見,樂天,你怎麼也和微之一樣被後人編成這樣?”

“中立你莫笑我。”白居易搖搖頭,雪白的頭發在空中飄落了幾根,“後人自有後人說,原來文字流轉百年,終成食人妖魔。”

“哈哈哈,不知道以後哪個時代,裴某會不會也成了某個故事裡的惡人!”

“怎麼會呢?中立平定淮西,擁立今上,這是日月垂光的功績啊!”

裴度緩緩搖了搖頭:“樂天,郭将軍當年能急流勇退,我也到了這個時候了。”

白居易默然。

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再造大唐,功高震主。于是他晚年沉迷于豪宅美女,借以自污。

裴度六朝元老,四朝宰相,再加上擁立當今的功勞,也是時候了。

如此行事,大約身後都不會逃過一個晚節漸失的,可裴度還笑,胡子抖抖就說出他自污隐退的決定。

“樂天,來幫我參謀參謀。我的宅子就叫綠野堂如何?以後來了洛陽,我帶你喝酒逛園子,你可要多給我寫兩首詩!”

“好。”

若不是天幕提及他,自己也該在洛陽賦閑了吧?

【這整件事,從一首詩歌、一個貞婦而起,韋毂給盼盼添加了詩作和才女人設,張君房給了盼盼姓氏和詩集,計有功給了盼盼《臨殁口吟》和因為白居易絕食而死的結局。

謠言聚集了人們百年的智慧,終于成型。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故事的傳播會造成失真,真相不斷偏離原先的軌道。

你今天看到的故事,你所見的一切荒唐,和它剛剛發生時的模樣,或許早就大不一樣了!

這不就是一件更荒謬的事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