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钰給自己泡了一杯茶,回憶剛才的夢境。
她在一片黑暗裡,恍惚看到一抹光穿過頭頂的黑暗照進來,伴着一種莫名的喊叫——或者一種是陌生語言。
聲音越來越遠,頭上的光被驅逐,顆粒窸窸窣窣砸在身上。
土是松軟的,天氣是溫暖的,這是适合發芽的時候。
她聚集身上的力量,往上沖,卻發現體内空空如也。
……隻是原來她也是一抔土。
沒有人來探秘,沒有人發現這撮土的異樣。
陳钰不去想夢境,章魚一樣趴在桌上。
“今天心情不好,不看論文了吧。”
——
白居易的天幕影響遠不如元稹的大。
雖說白居易的知名度比元稹要大得多,曆代文人也因同情白居易身陷謠言常發議論,可白居易的謠言終究少了點曆史積澱,大部分是現代人的發明。
文人要為元稹的所有謠言去修改史書筆記,卻隻需要為白居易改動筆記中“詩殺”關盼盼的那幾筆。
其中又少有污蔑好人的悔恨,取而代之的是對後人輕侮文宗的義憤填膺。
再往古代看,天幕的影響更少。人們都不知道天幕講的是什麼人、什麼事。天幕反響平平,隻是閑人茶餘飯後的調劑。
但也有人忠實記錄,隻待後人打開竹簡,指紋交疊間把天幕奉作神話——
子不語怪力亂神。
東漢末,蔡邕在續寫漢明帝時所著《東觀漢記》時,加上了天幕的故事。
小女蔡琰被他帶在身旁,借《東觀漢記》學習。蔡邕見女兒才三四歲便已經能背誦他人七八歲還未必能懂的書籍,直歎女兒不是男兒身!
女兒入不了朝廷,未來這一身才學便隻能像班昭一樣著書立言,或像鐘無鹽一樣為國诤谏。
蔡邕不禁回想,光和元年他曾上谏陛下勿讓婦人、宦官幹預政事。但若他将女兒教成品行高尚的才媛,她是否能效班昭與和熹皇後鄧綏事,入宮為後妃教學,養出一個能正本清源的太後?
女人幹預政務固然不好,可政局黑暗,官吏一層一層壓在百姓之上。如果能求得一個有為之主能匡扶漢室,女人……
蔡邕想到了這流放之地村口的天幕神像。聽不出天幕也有所懼、有所限的人們依照天幕的女音,修了一尊泥胎女神像。
那像極醜,能看出性别的地方不過是高高鼓起的胸和孕肚。
可村人過路即拜,拜到村裡的大戶死了,隐田沒人繼承,被村人瓜分了。
村人更加樂颠颠供奉“天幕神”,祈求不加賦稅,未幾卻聽來朝廷祭祀,要向民加稅的噩耗。
蔡邕冷眼看着,天幕之後的人隻是後世一人,沒有賜福降禍的法門。村人卻覺得是自己惹惱了“天幕神”,依舊拿大豆麥麸崇拜供奉,供完分食。
作為主糧的麥子早已向上輸稅。
此時此地已是民不聊生。
蔡邕扭頭去看磕磕巴巴背書的小女兒,竟然笑着摸了她的頭,又問:“待你成年,爹爹給你取字昭姬如何?”
蔡琰懵懂看天,正值雲天相合,熾光朗照——
“爹爹你看,是天幕!”
【“身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①或許陸遊寫下這句話來感歎蔡邕身後名淪落時不會想到,他日後也會陷入與蔡邕一樣的風波。
大家好我是辟謠區up主除夕,今天我們要講講蔡邕、陸遊的謠言,以及一個現在不便明說的big彩蛋~
up直接提蔡邕,大家或許不熟悉,但要提起蔡文姬,大家是不是就想起曆史上的著名才女了?
沒錯,蔡邕就是蔡文姬(蔡昭姬)的父親。
蔡邕,字伯喈,漢朝名臣,是漢代最後一位辭賦大家,在漢獻帝時曾任中郎将,故後人稱他“蔡中郎”。他才華過人,以才名孝名聞名天下,有志匡扶東漢于傾頹,因此多次上谏漢靈帝。
所以,非常合理地,海内名士蔡邕得罪了許多官員。他先被陽球刺殺,再被流放五原郡,最後為避禍遠走吳地12年。
後來,董卓亂政。董卓以蔡邕全家性命為逼迫,将他從吳地迎回,作為名士招牌高高供起。王允誅殺董卓後,蔡邕因董卓對他不壞而為他歎了一口氣,便被王允當作董卓殘黨囚死在監獄裡。
據說蔡邕死前想效仿司馬遷,求以黥面、截斷雙腿的肉刑代替死刑,寫完《東觀漢記》。
可他畢竟不是司馬遷,王允也沒有漢武帝的氣量。】
天幕報事,喜憂參半。蔡邕一把抱住未來的才女昭姬,卻在女兒的掙紮中聽見自己死,大漢困于亂政之中。
蔡琰的掙紮弱了下去。
父親聽到自己死了不開心,那阿琰就勉為其難安慰一下他吧。她想。
可蔡邕的心思已經不在她身上。
獻是美谥,意為聰明睿智、博聞多能。皇帝谥号為“獻”,當他以為他們能力挽天傾,為大漢搏出一個生機時,一句董卓亂政将他的構想打回原形。
漢光武帝,再也沒有第二個了。
“爹,娘叫我來看你。”遠處一個聲音傳來,“還全家流放五原郡呢,就聽天幕說又是避禍又是死了的……你可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