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着意過今春 > 第24章 推進

第24章 推進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文華殿是皇帝經筵之所,皇帝不在時,群臣也會在此舉行廷議、坐而論道。翰林院需有人負責廷議記錄,楊宗道此時命他們前往,應是負責此職。

先前黎昭文始終無法測度楊宗道的想法,而今他命他們前往文華殿,她霎時便領悟到他的心意。

其實翰林院内有許多可負責廷議記錄的人選,今日是黎昭文和蘇淩陟當值的第一天,論資排輩他們都不是最佳人選,楊宗道如此安排,顯然是有意照拂他們。

兩人入殿時,朝臣均已各就其位。這種規模的廷議與朝會不同,隻有閣臣、九卿、科道參與,其時氛圍亦不似朝會那般肅謹。

見人員皆到齊,楊宗道朗聲宣布今日的議題:“前些時日我與閣老們一起到京營巡視,發現各衛所的實力參差不齊,部分軍士更是怠于操練,京師乃天子所居之處,京營守備這般單弱,如何能護衛天子。依我之見,京營必須重新招募新兵,裁汰各衛所的無用之士,各位意下如何?”

加強武備是好事,京官在京城居住,京城的安危自是與他們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雖說皇帝的精兵不為他們所用,但至少可保京城安全無恙,從自身利益着想,這必然不是壞事。

楊宗道的話音甫落,衆臣間瞬時掀起一片騷動,他們意見不一,各抒己見。

“五軍營和神機營招募新兵,三千營就不必了,他們是外族俘虜,比任何人都想留在京師,況且他們天生善齊射,本就不必按照五軍營和神機營的方式操練,平時讓他們多加牢記排兵布陣的隊列便好。”

“憑什麼我們漢人的軍營要重新招募新兵,他們外族的卻不用,這成何體統。既是要招募新兵,那整個都督府都要進行一次整改,沒有誰能成為特例。”

“裁汰舊兵就意味着國家此前在他們身上花費的财力和時間,統統都白費,這筆損耗當由誰負責?”

“不如暫且先别招募新兵吧,如今天下太平,京營的軍士不曾真正實戰過,難免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候。他們既疏于操練,咱們借此機會警示他們,命他們日後加緊操練便是,何必再動用人力招募新兵。”

各番言論此起彼伏,各人的說法均有幾分道理,是以誰也勸服不了誰。

林珣道:“西北邊境常年受虜寇侵擾,何以大家都默認天下太平?眼下既知京營問題所在,就當立即整饬,财力和人力的損耗是小事,護衛陛下的安全才是大事,還望各位能分辨清楚。”

黎昭文聞言,書寫的手不由一頓,她有些意外,沒料到林珣會與自己想法一緻。

兵部和都督府的權力相等,相互制約,都督府既是出錯的一方,他作為兵部尚書,大可靜觀其變,不予評價。

可他如今不僅公平正論,字字句句間,亦盡是展現臣子對皇帝的維護,令人無可挑剔。

他圓滿的言語,容易讓人産生一種錯覺,本是親自開啟城門迎淮王的逆臣,而今卻是為君王着想的忠臣,倘若不是早已預見結果,黎昭文興許會誤以為他真的忠于皇帝。

盡管他言之在理,卻依舊有人反駁,以緻方靜默下來的朝臣再次據理而辯。

看着他們喋喋不休,黎昭文初次深切體會到了皇帝的煩惱,以前他常說自己最不喜歡聽朝臣們争論,因為他們最擅長的便是抓住一個錯處借題發揮,他們争論的最終目的不是為解決問題,而是為保全自己的利益。

譬如現在,他們關注的重點不是招募新兵,而是在争論治兵不力的罪責該由誰承擔。

楊宗道似乎早就對此習以為常了,偶爾有人征詢他意見時,他便回答,無人在意時,他便靜默獨坐。此刻他與黎昭文四目相對,兩人竟皆心照不宜地無奈歎息。

楊宗道掃視了一眼吵得面紅耳赤的群臣,說道:“既然大家意見不一,那便簽字投票罷,結果今日就上奏陛下。”

招募新兵,茲事體大,兵權在皇帝之手,不論朝臣是何想法,最終決策的人,始終是皇帝。

黎昭文心念一動,起身至楊宗道身邊,與他耳語了幾句,得到楊宗道首肯後,黎昭文面朝衆臣,說道:“京衛擔護衛陛下之責,是陛下的親兵,武備操練可做天下表率。若是陛下能親臨演武場檢閱将官軍士的訓練成果,定能促軍心穩定,教天下軍士以忠為傲,以強為傲。軍士們的實力如何,他們是否應被裁汰,陛下和諸位大人親眼目睹後,再做決定也不遲。”

林珣道:“不錯,檢閱時間最好就定在兩日後,既防止有人趁機加練,以避罪責,又能在短時間内勘察出各衛所的真正實力。”

這算是當下最合适的方法了,故而在場衆臣皆無異議。

從恩榮宴至今,林珣兩度回護黎昭文,盡顯長輩對晚輩的關愛之意。

他這麼做,究竟是出于何意?

當初他背叛皇帝,無非是因淮王兵臨城下,他取巧迎合,才能有利可圖。他這樣的人,喜歡算計一切,絕不會無緣無故幫助某人。

她想,他之所以屢次幫她,是處心積慮,是别有意圖。

她如此設想,絕非她神機妙算,而因她自己也是有所圖謀之人。

傳言顧景淵營下的将士實力斐然,是百裡挑一的精兵。黎昭文提議皇帝檢閱都督府,一來是想探看顧景淵部下的實力,二來是為伺機促成三千營解散。

由外族組成的軍營,難保他們不起異心。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