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拒皇妃 > 第14章 第14章 朝中事

第14章 第14章 朝中事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這就是一錘定音了,沒人再敢在這事上糾纏。慶和帝雖說近幾年來寬和,但年輕的時候是不聽勸的殘暴性子,林尚書就是這麼被問罪,朝中也沒有人想步林尚書的後塵。

這件是了了,派誰去主管審問鄭氏,又是一大難題。于是好不容易安靜一小會兒的朝堂,又陷入了嘈雜。這次,慶和帝并沒有參與讨論,隻等着群臣自己商量出個結果來,他細細聽着每一位的言論,估量判斷着誰是有私心,誰是和鄭氏有勾結。

今日早朝主要就是這一件要務,卻争論不休,直到正午才歇。幾位大人還說得不夠,于是慶和帝設了席面,請來仍有意見的一衆大臣繼續讨論,也不拘于官職大小,所有有話要說的官員都一并在列,到了晚間才各自回去。

慶和帝回到大正殿,果然看到桌上又堆滿了各階大臣的奏折。命林懷忠挑出來幾封重臣的折子,批過這幾封就不打算理會别的了。

林懷忠卻有些猶豫,遞過來一封六皇子的,詢問陛下是否查看。慶和帝翻了兩下,就又放回去了,“是為邊疆官員請功的折子,等鄭氏事畢再處理吧。”

……

鄭氏主支男子終于被押送到京城來,嚴刑拷打之下,倒也沒撐住多少。主刑官看着手中的供詞,隻覺得京中怕是又要翻一回天了。

供詞送進宮裡的時候,皇帝大怒,立刻拘捕了蘇家送來的兩位貴嫔,又命人帶軍圍住蘇家,直接進去搜捕蘇侍中及其長子。卻發現蘇侍中已吊死自盡,兩個年長的兒子不知所蹤,其他人,包括蘇侍中的老母、妻女和幾個兒子竟然都不知情,還安然待在家中。

慶和帝踉跄着進了大正殿,鞋子都沒脫,就直接癱倒在榻上。

“怎麼會,怎麼會是他!蘇守得平日裡最恭順,雖是兩朝元老,卻從不指點朝政,隻安心做好自己的差事。”

“他老母都快九十了,幾個兒子也各自成家立業,究竟為什麼,要通聯北疆呢,朕想不通,想不通啊!”

蘇侍中是慶和帝的啟蒙師傅,又是先帝留下來的輔佐大臣,雖說侍中隻是二品官,但蘇守得在他心中的地位絲毫不次于任何議政大臣。他近年來不近女色,可蘇家的兩位妃子卻常來禦書房侍候筆墨,原來正是他對蘇守得的信任給了他們可乘之機……

兩位蘇貴嫔也審問出來了,倒是真不知道什麼,隻給老太爺寫過一兩封家信;真正在其中起了作用的,其中一位的貼身宮女,得了消息後立即在家信中做手腳,順利傳了出去。而後再由蘇守得的長子聯系鄭氏和北疆,環環相扣。

蘇守得及其兩個兒子叛國,然而其他家眷卻無辜。慶和帝确實對曾經的老師極有感情,想來蘇侍中也料到這點,所以隻讓兩個兒子牽扯,把其他人瞞住;其他家眷未有行動,兩個兒子也好逃些。

蘇守得是罪大惡極,然而讓慶和帝對那九十歲的老祖母動手,他也做不到。于是隻殺了兩個長房的成年兒子,未成年的兒女一并沒入掖庭,另外幾房打發到京郊務農而已。

作為從犯的鄭氏則被抄了家,族中主支男子判秋後問斬,其餘一并流放嶺南瘴毒之地。

這樣的處罰又在朝中引發了軒然大波。

“蘇家是主犯,鄭氏是從犯,陛下對蘇家輕拿輕放,對鄭氏卻下死手。”

“内外不一,令臣等和百姓如何信服!”

“陛下偏向蘇守得,從十幾年前林尚書案就如此,當今亦是如此。”

一衆大臣群情激憤,不僅是因為皇帝的處置内外有别,不夠公正,更是為當年文臣之首林尚書叫屈。

前兩日在朝堂上領頭反對的王禦史,今日卻微眯着眼睛,低着頭拱着手,任憑旁邊人怎麼推拉也絕不出聲。他能咆哮朝堂十幾年而不被處置,靠的就是會看臉色,尤其是會看皇帝的臉色,已經決定了保住蘇家,又豈會因為幾個臣子改變決定?

變不了的事情,他還是不摻和了,明哲保身為好。

看着原本站在後面的年輕禦史們,因為要奏陳意見而擠着上前,滿面通紅,聲音也顫抖卻不自知,他搖搖頭,暗暗感歎慶和帝近幾年脾氣确實太好了,好到讓人忘了他早年是什麼樣子。

陛下卻未像少數人想得那樣大發雷霆,而是有些疲憊地說:“朕一切隻按知情與否處置,鄭氏全族上下串通,諸位看證詞便知;蘇家确實隻有那兩房知情,沒必要趕盡殺絕。”

慶和帝說得婉轉,禦史們情緒就更激動,“蘇家通敵叛國,懲罰不過京郊務農而已;當年林尚書告發蘇守得聯通北疆,整個林家都被貶谪到河東,這又怎麼算呢?”

慶和帝還沒反應,如王禦史這般的朝中老人倒先吸了一口涼氣,後生可畏!當年林尚書不知從何處得知此事,又苦于沒有證據,隻能秘密彙報到皇帝那裡。

慶和帝那時剛剛登基不久,依賴蘇守得,忌憚着林尚書,那時的北疆又還不能成為大梁的威脅,所以林尚書反而被倒打一耙。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