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步入初一後,不知不覺,一個學期過去了,姜億的學習生活過得很充實。按時按量按質完成學業,然後在考試上穩定發揮。
盡管媽媽依舊會在看到過于平穩的成績後說上一句:“你要再努努力,一定能考進年級前十。”
在媽媽這種“階段式”的鼓勵下,姜億不負衆望,毫不出錯,依舊——平穩發揮。
所以姜媽媽鼓勵式的話語很快就變成了:“你是不是沒認真啊,怎麼成績一點提升都沒有,這樣的成績……”
說了一半,她還搖了搖頭,才接着說:“還是不太行。”
在姜媽媽激烈的唇槍舌戰中,當事人卻毫無鬥志。
姜億沒有那種所謂的虛榮心,迫切想要得到親朋好友或是老師的認同,她沒有那樣的決心,發憤圖強想要成為人們争相誇贊的學霸。
有時候,姜億甚至覺得自己在做一件無關緊要的事,她和很多人一樣,被迫站上了跑道,做着不明所以的“厮殺”。
盡管江城一中表面上宣稱要搞公平教育,學校的班級沒有AB班的區别,可學生和家長依舊心照不宣,明白門口班級牌的數字代表着什麼。
姜億憑借着優異的成績分到了所謂的A班,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每次見到葉宇恒和廖偉,她總是心虛得不能自已,好像身後有一條小尾巴,必須夾着它才能向前走。
一樓的角落,姜億總是能看到這樣的景象,三五成群的學生,或站着,或懶散地倚在牆壁上,眯着眼抽着煙。
姜億突然覺得很難受。
盡管老師不停地在學校提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孩子的身心品質依然被學習成績甩出了好幾條大街,老師,甚至是家長,從來不會在意你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擁有怎樣的特質。
姜億知道大人想要的是什麼,他們想要的是被分數打上優秀的标簽的孩子,希望這個分數告訴他們,你的孩子一隻腳已經踏入了未來成功的大門。所以無論孩子以何種代價換取了這種結果,他們不會在意,也不會關心。
即使是大人,也需要一個假象,告訴他們未來會更好。
她不是覺得那些抽煙的男孩女孩誤入歧途,需要被拯救,她隻是覺得很可惜,如果他們不是站在那個隐秘的角落,是不是會站在另一個光彩奪目地舞台,散發獨特的光芒?
她突然很想走過去,然後學着他們的樣子,用食指和中指夾住一根煙,點燃,吸一口,然後再吐出一團輕盈的雲霧。
她想要感同身受,關于他們的故事。
鴿群嘩啦啦地從一棟樓的樓頂結伴飛了出來,雪白雪白的身體在微藍的空中特别醒目,也很美好,美好得像是電影情節間隔的留白,它們在空中轉着圈,然後又嘩啦嘩啦地輕巧落在地面。
一圈又一圈,然後時光飛逝。
初二,姜億的日常逐漸被學習一點一點填滿。除了初一加入的地理、曆史、生物、思想品德,物理也在這一學期正式加入了初二學生的課程表,而作為大課的語數英也一點一點提升了難度。
那時候,十六班的語文作業尤其繁重,秦老師認為如果要很好地掌握學識,隻有多做多練。所以語文每學完一課時,老師都要求他們完成對應的三本練習冊,完成練習冊後還需要用不同顔色的筆對照答案做訂正。
秦老師還對用米字格練字有一種莫名的執着,從六年級開始,十六班的同學幾年如一日地寫完了一張又一張米字格。不僅如此,為了鍛煉學生的文筆,每個星期除了連堂課上的寫作練習,周末還需要寫上一篇自命題作文。
秉承着絕不敷衍的原則,學生需要定期上交練習冊,秦老師會逐一批改,然後對作業完成優秀的人進行公開表揚。當天上交的米字格也會在當天挑選出優秀者,而每周上交的作文都會被秦老師認真地打上分數,寫下評語,然後在每周連堂課上分享優秀範文,交流學習。
那時的姜億在學習方面呆闆又老實,在别人用黑筆抄上一半正确答案一半用紅筆訂正的時候,她總是絞盡腦汁努力填滿每一題,然後看着自己的答案和正确答案毫不搭邊,懊惱地把大段大段的正确答案完整抄在一旁。即使每次都抄得手指酸疼,可她看着練習冊上滿滿當當的黑紅交錯的字迹和語文老師在上面的批改的“優A+”,總是感到格外地心滿意足。
她其實很感謝,秦老師并沒有嫌棄她學習的低效笨拙,而是每次都用一個鮮紅的“優A+”鼓勵她樸實的認真。
二十一班和十六班作為兄弟班,優秀的字帖和作文也會被拿來一起交流學習,姜億總能從那些公開的表揚中聽到蔣熠的名字。
傳下來觀摩學習的米字格經過姜億這裡,蔣熠的米字格寫得很好看,筆風遒勁有力,一撇一捺皆是風骨。而他的作文也讓總是能拿到高分的姜億自愧不如,在姜億絞盡腦汁如何湊夠作文字數的時候,他就已經有了豐富的詞彙儲備,用詞恰當信手拈來,情感濃厚又不顯做作,而這些都是姜億無法做到的。
姜億很不服氣。
這些複雜的情緒讓姜億變扭不已,她毫無理由地在心裡默默編排,一個大男人,寫那麼好的字幹嘛?作文寫那麼肉麻幹嘛?盡管這些話如此的無理。
二十一班和十六班的語文課總是連在一起,沒帶課本的同學總是一窩蜂地跑到另一個班借書。
蔣熠也曾向姜億借過語文書,然而,課本表面安然無恙地被送回,好多天後,姜億才在第一頁的空白處發現異常。
幹淨的書頁上畫着一隻憨态可掬的小豬,一個箭頭又指向另一邊,上面是姜億開學發書時一筆一劃認真寫下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