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畫一時沒有想出合适的理由反駁,韋弘機趕緊活起了稀泥:“這樣,林娘子帶着梁家團隊主理工程,韋都料的隊伍要打好配合。你倆一起合作,務必事事商量。”
話說到這份兒上,雙方都隻好捏着鼻子認了。
林小畫和韋待價又經過一輪面紅耳赤地讨價還價,終于做好了具體分工。林小畫這邊主攻現場作業,韋待價主要負責物料後勤與技術支持。
就在大家準備開幹的時候,韋待價突然主動說:“林娘子,既然你如此不信任我們,幹脆也派人參與物料運送吧,省得回頭有問題說不清。”
林小畫沒多想,正在杠頭上的她求之不得:“柏娘子,那就勞煩你去看着他們送物料。”
“好嘞!”柏娘子也幹勁十足,昂首挺胸地怼到韋待價跟前,勢必要在氣勢上壓倒對方。
韋待價正眼都不瞧一下,轉頭招來一個老頭兒:“老楊,你是龍應閣和鳳儀樓的大木匠,對它們的結構最熟悉,去配合林娘子設計連廊吧。”
林小畫心裡覺得需要這個人,但是臉上隻肯擺出不置可否的表情。
韋待價故意提高嗓門說給韋侍郎和其他人聽:“老楊,你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别讓他人說我們藏着掖着。”
然後,韋待價不再多話,給林小畫留下個似笑非笑的表情,轉身走了。
林小畫覺得這韋待價真矯情。要不是韋侍郎非要調和,她真是多搭理一句都覺得厭煩。
“我們抓緊吧。”梁知棟比較務實,催促林小畫幹活。于是他們便帶着老楊去現場踏勘了。
出了大帳,老遠就能看到龍應閣和鳳儀樓,這倆是上陽宮的制高點,是整個宮殿建築群的核心。
等走到近處,更能體驗到三座建築的氣勢。
原來,這組建築是一龍二鳳的格局,三者同居一座十丈的高台之上。龍應閣居中,鳳儀樓左右各一座,如大鵬展翅的姿态。
龍應閣看為四層,實際上明四暗三,攏共七層,加上高台達到了十八丈。在古代沒有高樓大廈的背景下,這高度,直接就是天際線上最靓的仔。
要知道,建于那個時代的西安大雁塔,也不過二十丈出頭而已。
至于鳳儀樓,本體高十五丈,明三暗二,比龍應閣矮了兩層,但是顯得更加精緻小巧。
就在林小畫沉浸觀賞的時候,梁知棟已經蹭蹭爬上了龍應閣。他招呼老楊上了鳳儀樓,然後把皮尺一頭系上重物,從龍應閣上甩到鳳儀樓裡。兩人就這樣開始了尺寸丈量。
從表現來看,這老楊似乎沒什麼花花腸子,就是個純幹活的天選打工人。他和梁知棟配合很好。梁知棟詢問各種尺寸,老楊是信手拈來。如果談到具體做法,老楊也侃侃而談。反正這人完全不像他那個領導韋待價,一點兒也不事兒媽。
林小畫看在眼裡,覺得這個老楊可以套套話。
三人回帳中整理資料時,林小畫主動調侃老楊:“你們家韋都料是不是心眼兒比針尖還小?他說話處處夾槍帶棒,是被搶了風頭不高興了吧?”
哪知這老楊真是個老實人,毫不猶豫就都交代了:“是的,本來龍應閣和鳳儀樓已經落成,是大功一件。哪知天後突然提出要加連廊,我們無法達成聖意。天後就不高興了,搞得韋都料不但功勞沒有,還落了個不是。”
“這連廊是天後一時興起增加的?”
“是的。”老楊可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一龍二鳳的格局,是很早就定下來的。龍應閣居中自然高一些。那日,天皇登上龍應閣,天後登上鳳儀樓,本來都很高興。但是天後仰望了天皇一眼,似乎就不悅了。”
林小畫表示理解。史書上的武則天為了和李治平起平坐,不知道花了多少心思。這天皇、天後的名号,就是她想出來的主意。所以聽說武則天因為比李治低而不高興,她一點也不意外。
“旁邊的宮人看出了天後心思,請天後移駕龍應閣。天後不肯,抱怨說為什麼沒有飛廊直接走過去。”
“所以,龍鳳連廊的設想,就是這麼來的?”
“對。”老楊點點頭,“天後叫韋都料加連廊,本來都答應了。但是天後又來了一句,要十日後就看,韋都料就慌了,磕頭謝罪說沒木料了。”
“然後呢,天後怒了?”
“那倒沒有。”老楊實話實說,“天後隻是很失望。”
“那為什麼會扯到我呢?”
“韋都料主動提的,說林娘子技藝超群,也許有辦法。”
“你們韋都料真是吃飽了撐的!”林小畫火更大了,“他既然讨厭我搶他風頭,那幹嘛主動提我?精神分裂症啊?”
“什麼分裂?”
“哎,不跟你扯了。”事已至此,林小畫氣也沒用,還是趕緊把這差事了了吧。
她轉頭想找梁知棟商量方案,卻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