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牛聽了,心裡一暖。
他知道,張翠翠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裡一直支持他。他決定趁着這幾天有空,把院子好好收拾一下,為初九的滿月酒做準備。
初八那天,李大牛請了村裡的幾個年輕人幫忙,把堂屋東裡間的牆給扒了。這牆是老早以前用土坯壘的,早就裂了好幾道縫,扒了之後,屋裡亮堂了不少。技術員看了,笑着說,“大牛,這些陳年土坯可是好東西,可以當肥料用。”
李大牛聽了,眼前一亮:“技術員同志,這土坯還能當肥料?”
技術員點點頭:“是啊,土坯裡含有不少有機質,粉碎後撒到地裡,能改善土壤結構,增加肥力。”
李大牛趕緊招呼村裡的年輕人,把扒下來的土坯塊搬到地裡,用榔頭敲碎,撒在田裡。他知道,這些土坯塊雖然不多,但也能為改良黃土地出一份力。
忙完這些,李大牛又和大志哥商量,借了他家的廚房用。初九是李立軒的滿月酒,李大牛打算在自家院子裡擺兩桌,請村裡人熱鬧熱鬧。
初九一大早,李大牛就忙活開了。他在院子裡擺了兩張桌子,又借了幾把椅子。張翠翠和李老娘在廚房裡忙活,煮了一大鍋地瓜幹,還炖了一鍋白菜粉條。雖然菜不多,但村裡人都不計較,大家圍坐在一起,吃得熱熱鬧鬧。
“大牛,你這省柴竈真是好東西啊!炕熱得快,還省柴火,咱們村要是都能用上,日子就好過了!”五爺爺坐在炕上,摸着熱乎乎的炕面,笑得合不攏嘴。
李大牛笑着點頭:“五爺爺,您放心,咱們村一定能用上。等大家都建好了省柴竈,稭稈還田的事兒也能順利推進,咱們村的黃土地改良後,産量肯定會提高不少。”
村裡人聽了,紛紛點頭表示贊同。李大牛趁機說道,“大家要是想建省柴竈,可以來找我,我幫大家聯系技術員,咱們一起幹!”
百日酒結束後,李大牛站在院子裡,看着收拾得幹幹淨淨的院子,心裡充滿了成就感。他知道,省柴竈的改造成功了,院子也收拾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翻蓋房子的事兒了。
當然,那可能得好幾年後。
百日酒結束後,李大牛家的省柴竈簡直成了村裡的“明星”。每天都有村民來參觀,摸摸熱乎乎的炕面,看看省柴竈的構造,嘴裡啧啧稱贊。李大牛也不藏私,耐心地給大家講解省柴竈的原理和建造方法。
沒過幾天,村裡就有好幾戶人家找上門來,想讓李大牛幫忙建省柴竈。
李大牛心裡一動,覺得這是個賺錢的好機會。他找到自家二叔和大志哥,商量道,“二叔,大志哥,咱們村現在有好幾戶人家想建省柴竈,光靠我一個人忙不過來。要不咱們組個副業小隊,專門給人壘省柴竈,賺點錢貼補家用?”
二叔抽了口旱煙,眯着眼睛想了想,點點頭,“大牛,你這主意不錯。咱們村有手藝的泥瓦匠不少,要是能把他們拉進來,活兒幹得快,還能多接幾單。”
大志哥也笑着附和,“是啊,大牛,咱們村現在日子緊巴巴的,能有個賺錢的門路不容易。你要是牽頭,我第一個支持!”
李大牛聽了,心裡有了底。
他當天就去找了村裡的幾個泥瓦匠,把組副業小隊的想法說了出來。
大家一聽能賺錢,紛紛點頭同意。
很快,李大牛、二叔、大志哥和村裡的三個泥瓦匠組成了“李家村副業小隊”,專門給人壘省柴竈。
副業小隊的第一單生意是隔壁王家村的王老漢家。
王老漢的兒子在鎮上工作,聽說李家村的省柴竈好用,特意請李大牛他們來幫忙建竈。
到了王老漢家,李大牛帶着小隊成員忙活起來。二叔負責砌爐膛,大志哥和泥瓦匠們搬磚和泥,李大牛則按照技術員教的圖紙,仔細設計煙道和爐箅的位置。
王老漢站在一旁,看着他們忙活,忍不住問:“大牛,你們這省柴竈真能省一半柴火?”
李大牛笑着點頭:“王叔,您放心,我們村的省柴竈已經建了好幾戶,效果都挺好。您要是擔心,可以先試試,不滿意我們不要錢!”
王老漢聽了,笑得合不攏嘴:“好,好!你們李家村的人就是實在!”
忙活了一整天,王老漢家的省柴竈建好了。李大牛點燃柴火,鍋裡煮上了地瓜幹。不一會兒,鍋裡的地瓜幹就煮好了,而柴火卻隻用了一半。王老漢摸了摸熱乎乎的炕面,連連稱贊:“大牛,你們這手藝真不錯!炕熱得快,還省柴火,真是好東西!”
李大牛笑着收了工錢,心裡美滋滋的。這一單生意,副業小隊賺了二十塊錢,每人分了三塊多。雖然錢不多,但大家都很高興,畢竟這是他們第一次靠手藝賺錢。
回家的路上,二叔抽着旱煙,笑着說:“大牛,咱們這生意要是做大了,以後日子就好過了。”
大志哥也點頭附和:“是啊,大牛,咱們村現在日子緊巴巴的,能有個賺錢的門路不容易。你要是牽頭,咱們一定跟着你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