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李三木聽說鎮上要給優秀學員發證書,還能優先獲得信用社貸款,立馬就改了主意。
培訓最後一天,鎮上的婦女主任來了。三個班的學員排着隊展示成果:理發班的給彼此做了新發型,豆腐班的端出熱騰騰的豆腐腦,裁縫班則展示了縫制的圍裙。
李梅的作品最出彩——她用碎布頭拼了個牡丹花的椅墊,針腳又密又勻。婦女主任當場表揚了她,還說要推薦她去縣裡參加比賽。
散會後,李梅磨蹭到最後,塞給張翠翠一個布包,"嫂子...這是我用邊角料做的頭巾..."
布包展開,是一條藍底白花的三角巾,邊上還細心地縫了圈蕾絲邊。張翠翠認得,這蕾絲是從李梅自己的襯衫上拆下來的。
回家的路上,雪又開始下了。張翠翠把新頭巾包在瑛子頭上,小姑娘美得直轉圈。
"娘,梅子姑的手真巧!"
李大牛扛着結業發的獎狀,突然笑了,"五爺爺說,明年開春要辦編織班,讓梅子當老師呢!"
雪粒子打在臉上生疼,張翠翠把瑛子往懷裡摟了摟,頭上的新頭巾被風吹得呼啦啦響。
"梅子要是真能去集上接活,倒是個出路,"李大牛踩着積雪,咯吱咯吱地往前走,"我聽說西頭集上改褲子一條收五毛錢呢。"
張翠翠搖搖頭,"開春地裡活一忙,誰還有空捯饬這些?"她指了指遠處隐約可見的麥田,"等過了正月十五,澆返青水、追肥、除草...哪樣不得要人命?"
瑛子突然仰起小臉,"娘,梅子姑給我做新衣裳不?"
"做,怎麼不做,"張翠翠捏了捏女兒凍紅的臉蛋,"等開春賣了頭茬韭菜,娘給你扯塊花布。"
回到家,張翠翠把獎狀貼在堂屋最顯眼的位置。薄薄一張紙,卻讓整個屋子都亮堂了幾分。她盯着看了會兒,突然說,"大牛,我想去趟鎮上。"
"幹啥去?"
"扯布。"張翠翠從炕櫃深處摸出個手絹包,"趁着年前便宜,給瑛子做身新衣裳。順便...看看集市上裁縫攤都是啥行情。"
李大牛往竈膛裡添了把柴火,"你呀,就是閑不住。"
火光映着張翠翠的側臉,她輕輕笑了,"梅子那丫頭手巧,要是真能在集上支個攤,比種地強。再說了,她現在是大姑娘,手裡攢點錢也好出門子。"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鎮上大集人頭攢動。張翠翠牽着瑛子,在裁縫區轉了好幾圈。
最熱鬧的是"王師傅裁縫鋪",門口挂着"專做西裝呢子褲"的牌子。幾個小媳婦圍着台蜜蜂牌縫紉機,看王師傅踩着踏闆"哒哒哒"地走線。
"改褲腳三毛,做條新褲子兩塊五,"王師傅頭也不擡地說,"要加急再加五毛。"
旁邊蹲着個戴眼鏡的姑娘,面前擺着塊紙闆:"代裁剪,一毛五"。她手裡拿着粉餅,正往布料上畫線。張翠翠湊近了看,那線條又直又勻,比自己用滑石打的樣強多了。
"大姐要裁什麼?"姑娘推了推眼鏡,"我這兒有最新式的喇叭褲紙樣。"
張翠翠心裡一動,"姑娘,你這手藝...收徒弟不?"
回到家,張翠翠直接去了李梅家。院子裡,李梅正踩着縫紉機給三哥做棉襖,見張翠翠來了,慌得差點紮到手。
"梅子,"張翠翠掏出塊藏青色滌綸布,"想不想合夥做生意?"
她把自己在集上的見聞一五一十說了,最後指着那塊布,"這是樣品,你先照着瑛子的尺寸做條褲子。要是成了,開春咱倆去集上支攤。"
李梅摸着光滑的滌綸布,眼睛亮得像星星,"嫂子,我...我能行嗎?"
"咋不行?"張翠翠笑了,"你做的椅墊,連婦女主任都誇好。"
晚飯時,李大牛聽說這事,眉頭皺成了疙瘩:"去集上擺攤要攤位費吧?再說你哪有時間..."
"我想好了,"張翠翠給男人盛了碗粥,"逢五逢十去集上,平時還在家接活。梅子手快,一天能做兩條褲子,刨去布料錢,一條能掙一塊多。"
李老娘抱着軒軒插話,"那丫頭家裡能同意?"
"這是梅子自己的主意,有手藝不也好說對象?,"張翠翠夾了筷子鹹菜,"聽說李三木正托人給妹妹找臨時工呢。要是知道梅子自己能掙錢..."
話沒說完,院門被拍響了。李梅頂着滿頭雪花站在門外,懷裡抱着條簇新的褲子,"嫂子!我做好了!"
燈光下,滌綸褲子的褲線筆直,口袋上的明線走得一絲不苟。最絕的是褲腳,李梅别出心裁地縫了道暗褶,既時髦又方便放長。
"好手藝!"李大牛都忍不住誇道,"這要擱縣裡百貨大樓,少說賣五塊錢。"
夜深了,雪還在下。張翠翠把新褲子疊好放進包袱,心裡盤算着:等開春先買台二手縫紉機,再托三妹的公公編幾個衣架...
瑛子在炕上睡得正香,小手還攥着新頭巾的一角。窗外,不知誰家提前放了挂小鞭,"噼裡啪啦"的響聲驚飛了樹上的麻雀。
這響聲驚醒了李大牛,他迷迷糊糊地問:"咋了?"
"沒事,"張翠翠望着窗外笑了笑,"春天快來了。"
遠處,李梅家的燈還亮着。姑娘趴在縫紉機前,正照着借來的服裝書練習畫樣。那些曾經遙不可及的夢想,如今正随着針腳,一針一線地變成現實。
婦女們有自己的事兒幹,半大不小的孩子成了藏寶洞的主要客戶。
壯勞力除了家裡需要青沙的,來挖個熱鬧,都忙乎自己的地,半大小子,三五成群的湊個幾毛錢過來,沙坑本來就是孩子的樂園,這下孩子們更有勁頭了。
要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不假,可這些小子,有時候真比大人還能折騰。
這不,沙坑都被他們弄成了對抗遊戲。
有指揮有防禦,附近幾個村子都拉出了各自的隊伍,打的那叫一個激烈。
哪村輸了,第二天得來打掃戰場,重挖戰壕,赢的就能接着挖寶,很是熱鬧。
這天下午,西村來的半大孩子鐵蛋領着好幾個娃又在青沙汪裡挖起來。這孩子手氣好,已經挖出過碎瓷片,今天非要再試試。
挖着挖着,鐵蛋的鏟子突然碰到個硬物。他興奮地扒開沙子,卻愣住了——是塊發黃的骨頭,看形狀像是......
"五爺爺!"鐵蛋吓得聲音都變了調,"這、這是不是......"
五爺爺快步走來,蹲下身仔細看了看,松了口氣,"傻小子,這是牛骨頭!"他指着骨頭的形狀,"你看這關節,人哪有這麼粗的腿骨?"
圍觀的衆人都笑起來,鐵蛋不好意思地撓撓頭。但五爺爺轉身時,臉色卻凝重起來。他悄悄對李大牛說,"今晚把汪邊圍起來,别讓人再挖了。"
夜深人靜,五爺爺、李大牛和幾個村幹部聚在草房裡。桌上擺着挖出的物件:銅紐扣、鼻煙壺、幾枚銅錢,還有那塊被誤認為人骨的牛骨。
白天,有人挖了東西自己留着也行,自己不要可以拉幾車沙回家,全看個人想法。
"這些東西,"五爺爺敲了敲桌子,"得有個說法。"
李大牛想了想,"要不,咱們改成'尋寶遊戲'?提前埋些小玩意兒,讓客人挖着玩?"
"這主意好!"會計老王一拍大腿,"既能留住客人,又不會挖出不該挖的東西。"
第二天,青沙汪邊立了塊新牌子,"莊家寶藏探險遊戲,每次兩毛錢,保證有收獲!"
五爺爺親自在汪裡埋了幾十個塗了紅漆的小鐵盒,裡面裝着硬币、糖塊之類的小玩意兒。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大人們也樂得清閑,坐在柳樹下喝茶聊天。
張翠翠的理發生意越發紅火,她又教會了李梅用火鉗燙發的技巧。兩個女人忙不過來時,連李老娘都來幫忙收錢。
傍晚收工時,李大牛望着熱鬧的青沙汪,對五爺爺說,"等開春,咱們在汪邊種些花吧?"
五爺爺笑了,"成啊,種些月季、芍藥,女人孩子都喜歡。大牛,你這個主意不錯。不過啊,種些花草也浪費,我看還是得弄些楊樹柳樹,當護坡,省的這邊上土都漏完了。"
夕陽西下,炊煙袅袅。青沙汪的水面映着晚霞,那些陳年的往事,就像水底的流沙,慢慢沉澱,化作滋養新生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