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重生後要當富一代 > 第74章 嚴師高徒

第74章 嚴師高徒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不過,要改也得過了年,再說,年後不知什麼時候四妹就會出嫁,在澡堂幫忙也不是長久之計。

為着軒軒百日已經請了客,也因為澡堂到了大年三十下午還有人排隊等着,這年過的很匆忙。

李老娘剛開始還抱怨幾句,等張翠翠把掙的毛票擺出來,就光顧着數錢了。

過年走親戚的也沒幾家,去了趟梁家村,李二姐回來走了娘家,這年客也就差不多了。

至于李老娘的娘家外甥,那得過了初上,人家才能來看這個姑姑。

倒是初一,李梅來拜年,還算是呆了不少時間。

大年初一下午,李梅來拜年的時候就和張翠翠說,趙寡婦是個好師傅,手藝也好,就是對徒弟很嚴格,李老娘拽了句文,“嚴師出高徒”,又說現在社會好,那十年之前,趙寡婦這樣的成分,還能當裁縫嗎?要是往前三十年,别說當裁縫,寡婦都不能去人多的地方。

張翠翠就說,“現在都解放三十年了,還講究那些老事兒?那那些服裝廠,做的衣服賣到全國,裡面就一個寡婦沒有?”

這話一說,李老娘就沒話說了。

大年初一的陽光透過窗棂,在炕桌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李梅捧着糖水雞蛋,手指上還帶着幾道細小的針眼。

"趙師傅大年三十還讓我練鎖邊,"她伸出食指給張翠翠看,"說針腳要密得能兜住露水才行。"

李老娘正給軒軒換新棉襖,聞言停下動作,"早年間學手藝都這樣。你爺爺那會兒有人跟老銀匠學徒,三年才讓碰真銀子,"老太太突然壓低聲音,"那趙寡婦...沒為難你吧?"

"娘!"張翠翠把瓜子殼掃進簸箕,"現在都1986年了,你還..."

"我知道!"李老娘把軒軒抱到炕裡,"就是想着,擱前些年,她那樣的成分..."

話沒說完,被瑛子舉着的新頭巾打斷了——正是李梅用趙寡婦教的雙面繡技法做的。

李梅摩挲着茶杯沿:"師傅說,五八年那會兒她給公社做紅旗,連夜踩縫紉機,手指甲都磨秃了。結果運動一來,反說她用紅線繡字是'封建殘餘'..."她突然擡頭,"嫂子,啥叫封建殘餘?"

張翠翠手裡的笤帚頓了頓。她想起去年在縣百貨公司看見的旗袍展銷,那盤扣花樣比趙寡婦做的差遠了。

"就是..."她瞥見瑛子頭巾上栩栩如生的蝴蝶,"就是把好東西當壞東西呗。"

李大牛拎着酒壺從裡屋出來:"要我說,現在縣服裝廠那些小年輕,縫個扣子都歪歪扭扭,還不如..."

他突然噤聲——窗外傳來李三木的咳嗽聲。

李三木是來送年禮的,拎着兩瓶洋河大曲。自打妹妹跟了趙寡婦學藝,他這個婦女幹部沒少被人議論。

"三哥,"張翠翠故意高聲說,"梅子這手藝,開春就能接服裝廠的活了!聽說計件工資,做條褲子給八毛呢!"

李三木的眉頭微不可察地跳了跳。他當然知道,去年縣服裝廠招工,一個名額二十個人搶。

"嗯..."他抿了口茶,"趙師傅那邊...夥食費多少?"這話問得巧妙,既全了面子,又打探了虛實。

李梅眼睛一亮,"師傅不要錢!就說..."她突然卡殼,想起趙寡婦陰着臉說的後半句——"等你出息了,給我打副好棺材就行。"

正月初五迎财神,趙家莊來了輛綠色吉普車。縣輕工局的幹部聽說趙寡婦的手藝,特意來考察"傳統工藝傳承情況"。

趙寡婦破天荒穿了件嶄新的藏藍對襟衫,頭發抿得一絲不苟。當着她三個徒弟的面,把一件件"敗作"抖開講解:

"這件前襟裁短了三分,改成童裝正合适。"

"這件袖籠收得太急,給胳膊有殘疾的人穿反而舒服。"

最讓人震撼的是那件"血衣",趙寡婦輕輕一抖,暗紅色的墨迹竟拼出個"福"字——原來是給老人準備的壽衣。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