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少爺今天也在調解鄰裡糾紛 > 第27章 兩位奶奶(新增三百)

第27章 兩位奶奶(新增三百)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奶奶又問時渺:“小時同志以前讀書的時候學校裡有這種做菜之類的活動嗎?”

“有的奶奶,有的,我記得是初中的時候,”時渺咽下嘴裡的餃子,回憶了起來,“不過我們是專門挑一天像春遊一樣去實踐基地做活動的,一人準備一道菜,也是每年有一次,大家都可期待了……”

剛說到這就被大高個打斷了。

“我猜,你不是做荷包蛋就是煮泡面吧。”聞理推了推眼鏡,随口說道。

時渺怒瞪他一眼。

聞理輕咳兩聲,替他找補:“不過說起來,少爺煮泡面和雞蛋确實是有兩把刷子的,吃過的都說好!”說着還給他比了個大拇指。

“我做了三年的泡面加荷包蛋,收獲了一萬個好評!”時渺揚着腦袋自誇,“但凡路過的都聞着味兒來蹭一口,他們做家常菜的可沒我好評這麼高!”

“鼻子又翹起來了這位同志。”

時渺又是一記眼刀飛去。

兩位奶奶就這樣看着倆人拌嘴,笑得合不攏嘴。

飯後洗碗的活兒毫無疑問還是落在了聞理頭上。

時渺本想幫着他一起收拾,但兩個老人硬是要他陪着聊聊天,他便也不好推拒。

三人于是邊吃着鹵雞翅和烤鴨架邊聊了起來。

大高個一面刷着碗一面聽着他們在背後說說笑笑,不時也搭上兩句嘴,感覺洗碗都更有動力了。

姚奶奶比聞理的奶奶要年長十幾歲,當年來到彩椒村時甚至連學堂都還沒有蓋好,她就和村民們還有孩子們一起住在山裡,在破舊的老木屋裡用自己做的一塊塊木闆來教孩子們識數認字。

“那個時候的孩子們可比現在的孩子愛讀書多喽,大概是因為沒有手機電視吧,人人都争着讀文看報呐!你們現在肯定連報紙都沒見過幾回吧?”姚奶奶笑着點了點兩個小年輕。

時渺微微紅着臉低下頭,他确實從沒讀過報紙,頂多是刷一刷社交平台了解時事。

“姚奶奶,我上大學那會兒可是經常去圖書館看報紙的,您可别一竿子全打死!”聞理探頭過來喊道。

“就你與衆不同!”姚奶奶瞧他一眼,笑着說:“你們可别小看我,我雖然一把年紀了,但是對你們年輕人的事兒可了解的不少呐!”

“就送你雞翅和鴨架的這倆人,過去都是我的學生。”

聞言,時渺眼睛瞪得像銅鈴,臉上寫滿了真的假的。

還沒來得及發問,刷碗的那位先發聲了:“什麼?!真的假的!?”

“怎麼,不信呐?不信你問問你們奶奶!”姚奶奶遞了個眼神過去。

奶奶立刻笑着接道:“小時不知道是正常的,怎麼連阿理也這麼大驚小怪的?你别說這兩家店了,就你經常去的菜場、還有鎮中心的那條街上,大部分的商鋪老闆可都是你姚奶奶以前的學生!”

“啊?!”

倆人同時發出了驚呼。

“還有啊,那‘兒童之家’,就是那間福利院,裡頭的院長也是她的學生!”

時渺頓時肅然起敬,搖着頭表達贊歎。

姚奶奶微笑着擺了擺手,意思是往事不必多提。

“後來市裡富裕了些,注意到了咱們這個小山村,于是就撥資金蓋了學校、福利院和衛生院這些基礎設施。”

“也就是這一年,你們奶奶同其他二十多個來自五湖四海的青年們響應國家号召來到了這裡支教,成為了我的同事,也成為了我一生的姐妹……”

兩位老人望向彼此的目光相惜而動容,時渺努力揚着頭瘋狂眨眼才勉強将淚意憋回。

相隔十餘年,兩人分别在自己最美好的年紀來到這裡。

這一來,就是整整六七十年。

兩位老太太一路從自己十七八歲的時候聊到了剛下鄉時的見聞,又從在校時的經曆、見過的各種各樣的學生聊到了彩椒鎮近三十年的發展、未來的走向。

時渺一時感慨萬千。

每天上班都在宣傳響應國家号召,“鄉村振興”四個字聽到他耳朵都快要起繭。

但他知道,他們大部分人都不過在喊口号罷了。

而真正讓這四個字落到實處的,正是她們這群默默無聞卻終其一生都在燃燒自己點亮孩子們走出大山的路的無名英雄。

思及此,時渺頓時有些自慚形穢。

同她們相比,他做的還遠遠不夠。

*

接下來的兩天時渺都在忙着宣傳防台防汛事宜,也和同事們四處勘察水庫堤壩等的水位情況。

再次聽說姚奶奶的消息是兩天後的下午。

時渺正查看上次在姚奶奶家時四人拍的合照,一向不愛拍照的聞理那天居然主動提議要拍幾張大合照,大家隻好配合他。

合照中兩位老人的笑容尤其開朗,在聞理的美顔相機下,甚至跟着他們兩個年輕人搞怪了起來。

一張在歪嘴斜眼,一張在挑眉瞪眼,還有一張在噘嘴比耶。

時渺翻着翻着不禁笑出了聲。

正欣賞着,微信語音鈴聲卻突然響起。

少爺幾乎已經從習慣事兒精打來的魔音轉變為了習慣他打來的微信語音。

麻溜地滑動解鎖點擊接聽,時渺随意地問道:“事兒精先生今天又有什麼事兒啊?”

對面沉默了幾秒,直到時渺又“喂”了兩聲,才終于傳來了男人低沉喑啞的聲音。

“你來一趟姚奶奶家吧。”

“姚奶奶……去世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