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此案與君無關(探案) > 第80章 渡魂(六)

第80章 渡魂(六)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李長曳自鳳州時便與三皇子私交甚密。入京後,查劉家莊一案,多有往來,未避嫌疑。後審魏才人之死,表面循規,實則意有所圖,故意誣陷二皇子,挑撥皇嗣之争,意在擾亂朝綱,其心可誅。”

她一行行地看完,眼底波瀾不驚,心下卻已了然。

難怪這些日子那麼多的折子都在彈劾她與渡魂堂有關,皇帝卻從未真正過問,消息也未曾傳到她耳裡;卻在今日,皇帝忽然召她入禦書房。原來看了這折子,是疑心她被牽扯進了皇子之間。

此事與渡魂堂舊案不同。這是黨争,是觊觎儲位。性質不一樣了。站在這禦書房的人,誰不知道,皇帝最忌的,是謀權奪儲。這折子顯然是要把李長曳往風口浪尖上推。

她沒有急着開口,而是将那折子重新合上,放在案前。

一旁神情慌亂地三皇子已忍不住上前一步,拱手說道:“父皇,這折子裡的話,都是旁人胡亂揣測。兒臣确與李大人相識于鳳州,但絕無折子上說的黨派結交,更未曾插手她查案之事。”

皇帝靜坐禦案後,他眼神沉靜,看不出喜怒,良久才道了一句:

“李長曳,你說呢?”

李長曳擡起頭,直視禦案之後的那位天子,目光清明,毫不避讓:

“臣确與三殿下相識,自鳳州一案起便有公事往來。但自始至終,臣查的是案,不是人。所憑者,是卷宗與證據,不是私交與恩怨。至于魏才人之事,臣雖未能查個透徹,但絕無包庇。”

她的目光緩緩掃過禦前幾位禦史,又落回皇帝身上:

“魏才人一案,自始至終所問所審,皆有據可查,非臣一人定斷。禁軍所存卷宗,曆來需數人交叉複查,方可立案成卷。此案案卷至今仍存于禁軍駐地。若陛下不信,大可命人調閱。”

李長曳沒有多餘辯白,也無自哀自憐,隻是把話講得極穩、極正。

幾位禦史交換了一下眼神,低聲嘀咕了幾句,其中一人壓低嗓子道:“聽起來,倒也周正。”

另一人點了點頭:“不見得是虛言。”

上首的皇帝靜坐未動,隻是原本緊鎖的眉心,此時似是稍稍松了些。

就在這時,一道聲音突兀響起,語調不高,卻字字帶鋒:

“李大人自說查案無誤,我卻要問,她當真隻是查案?”

李長曳擡頭望去。

隻見原本立于禦案旁、溫順恭敬的王公公,不知何時,竟已穩步走到殿中,跪于禦案前。他語氣卻不複往日柔順,聽起來帶着一絲陰沉:“奴才有一言,不吐不快。”

皇帝沒有立刻回應,他的目光落在李長曳神情如常的臉上,又落在王公公靜靜伏地的身影上。良久,他緩緩開口道:“講。”

王公公說道:“三殿下自是清白的,可若李大人心懷舊恨,意欲借機攪動朝局、報複皇族,又作何解釋?”

此言一出,全部人都愣住。

王公公接着講道:“李大人,實是當年渡魂堂舊人之後。其母李氏,當年曾統掌渡魂堂,二十年前事發之後舉家罹難。李大人雖得以幸存,卻自幼心藏怨念。奴才以為,她此番協查魏才人之案,外是秉公,内實借此混淆聖聽,蒙騙三殿下,設局陷害二殿下,意圖借皇子之争,報昔年之仇。”

殿中一時鴉雀無聲,唯有火爐中燃燒的松枝噼啪作響。

王公公那一番話落下後,三皇子神色微變,轉頭望向李長曳,像是第一次重新打量她似的。幾位禦史大人更是面面相觑,相互交換眼神,神情中都寫滿了錯愕。

一名禦史輕聲低語:“怎麼是王公公?此案,不是歸禁軍查的嗎?”

另一名年長些的禦史聽了,眼神一動,低聲接道:“倒也沒錯,當年渡魂堂被搗毀,剩餘的人被收編入禁軍,那時禁軍的統領就是王公公。”

此言一出,殿内幾人神情皆有些微妙。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