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李卉一時竟也找不到合适的借口來拒絕。于是隻得說了一聲“好”。
公子幸聽到了他想聽的答案,又想把她再送出去一截,李卉忙道:
“伯伯和伯娘應該挺忙的,你快去幫他們吧,我自己走。”
說着也不留給他與自己說話的機會,就徑直走了。
到了六月底,天氣不可避免地越來越熱,才走不多會兒,她便一身的汗。
可她不敢停下來,因為大哥又一次接到調令離家,自家的麥子剛收割完,他便又被縣衙那邊叫去,幫忙收割官府的麥子。
爹娘都在地裡忙着收尾,家中隻有身子不便的阿嫂,李卉想想都覺得一身沉重,隻得咬着牙,提着雞籠,三步并作兩步地回到家中。
她推開自家院門,每個屋都逛上一圈,其實是為了找阿嫂,還邊走邊喊,聽到阿嫂應了,這才放心。
四隻小雞是買回來了,可如何安置它們還是個問題。因為家中沒有現成的雞舍,得等阿爹回來,才能做。
于是她隻好在她房間外頭的廊下,用麥稈粗粗地圍上一圈,作為它們的活動範圍。可那四隻雞卻還認生,硬是躲在小雞籠裡不肯出來,因忙着要去做吃食,李卉也沒太多心思管它們,隻拿了一隻破陶碗裝了些水,在旁邊的地上随便扔了一把雞飼料,這便吆喝着小黑同她一道去後廚。
一般大家都是把狗養在前院的,但李卉覺得小黑還太小,還不夠有威懾力,所以便養在了身邊,也不套繩子,她看了一眼人和狗走了之後的雞群,竟開始叽叽喳喳地啄食吃。她還指了指小黑,“看來你在它們看來已是龐然大物啦,小黑。”
小黑不明白主人在說什麼,隻“汪汪汪”叫得歡。
喝了一大碗井鎮杏皮水後,李卉通體舒暢,便去問阿嫂想吃什麼。
阿嫂情況特殊,為讓她能夠多吃些,李卉幾乎使出了渾身解數,這才讓她的臉色稍微比之前好了點。
“卉妹,我想吃點酸酸辣辣的東西,但我又沒想到具體吃什麼……”阿嫂有些為難,她确實沒拿定主意。
“不如我們做些疙瘩湯來吃。”李卉掃了一眼陶缸裡用新收的麥子磨的面粉,“再往裡頭加三個雞蛋。”
自家麥地裡的麥子已顆粒歸倉,除了要上交給司農監的一部分外,剩下的就可以自己或吃或賣,由各家随意定奪。
但麥子金貴,一般人家都是賣了換錢的,阿嫂說往年他們家也是如此,可李卉卻不這樣認為,“收了新麥,自然是要做點新食來吃,如今我們的日子不同了,大哥回頭也會多拿幾斤麥子回來呢,再說了給我們家的小福娃吃,爹娘他們肯定願意。”
“阿嫂,不能一直坐着躺着,下來活動活動,跟我一起到後廚去,可好?”見阿嫂沒有反對,李卉便出言相邀,“走,我教你做疙瘩湯。”
聽到又可以學到新的花樣,阿嫂臉上才又露出了笑容。
第一步自然是和面,卻不能太幹,也不能太稀,能在盆底如凝膠一般即可。
第二步便是做配菜,秦朝還沒有番茄,但疙瘩湯講究的就是一個胡亂搭配,她便把一些菘菜葉切成碎末,還有生姜和蔥花也都一并切了,先把後頭兩種佐料下到釜中煸炒,等爆出香味後,就加兩木瓢水,等水燒開。
接下來便是最關鍵的一步,做面疙瘩。前世有鋁制的漏勺,秦朝沒有,她便用買了個木質的,反正作用差不多。把漏勺清洗幹淨後,就用木勺從陶盆裡舀了面糊往木質漏勺裡倒,面糊便順着漏勺的小孔滴落到滾水的釜中,一滴滴的小疙瘩圓潤可愛,也讓滾水慢慢變得濃稠順滑。
等面疙瘩煮開後,就再放入菘菜碎末,很快便能煮熟,這時便先不加柴,用小火炜着,再加入橙黃的雞蛋液,木勺一去,便成了好看的蛋花。
熟了以後再淋上一些菜油,便是一鍋有菜有蛋的疙瘩湯啦。
李卉還不忘阿嫂如今的口味,單獨給她的碗中放了一勺酸辣醬,不鹹不淡的,阿嫂淺淺嘗了,很能入口。
因剛做好的疙瘩湯太燙了,夏日又熱,阿嫂舔了舔嘴唇,卻又決定等爹娘回來一起吃。
李卉卻堅持讓阿嫂先吃上一些,前世的孕婦們都講求少食多餐,“難得你現在想吃,就先吃一小碗,待會兒爹娘回來,你再陪他們一起吃,是一樣的嘛。”
她覺得阿嫂這個人哪裡都好,就是太過于守規矩,反而苦了自己,雖然此時的女性們大多如此,但李卉想,自己能幫一點就是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