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不當值,爹娘,我去送雞啦!”
大哥是吃了朝食離家的,李卉将碗筷收拾收拾,便開始準備今日晚上的食材。
基于面向中下層消費者的開店思路,她的食肆不單單隻供應烤肉,還有各類的小菜,主打就是一個拓寬市場,讓每一個嘴饞的人都能在食肆找到心頭好。
“今日伯娘她們好像送得晚了點……”李卉邊洗韭菜,嘴邊也不停。
“許是路上有什麼事耽擱了,再等等,不急。”阿嫂扶腰挺個大肚子慢條斯理。
“也是”,李卉見小黑到了腳邊,“狗兒又長壯了?一場旱情竟沒讓它吃虧!”
阿嫂見她的關注點終于到了生意之外的事情上,倒也喜歡她這樣的孩子氣:
“一頓都沒少它的,能不壯實嘛!壯實了好,看家護院才行!”
李卉知道阿嫂目前的狀态喜歡傷春悲秋和迎風落淚,所以也就不接茬,話題又扯到了生意上去。
談到賺錢,誰都興奮。
況且她還專挑阿嫂愛聽的說——
“阿嫂,你沒去鋪子上,不知還有之前長平街上的一些老主顧也來光顧呢……”
這話沒有誇大。
尤其以梁記粥鋪的熟客為最多,他們吃過卉娘的豆腐絲和肉夾馍,旱情過後,始皇帝又特意開恩,允許今年的賦稅延緩到明年秋收以後。
所以食客們的心情又活泛起來,那梁老闆便樂意做個順水人情,告知了他們卉娘另起爐竈開食肆的事兒。
那些人來了,覺得她小小年紀就開了食肆,怎樣都要來照顧一下生意。李卉心中感念,還要額外送他們一杯一錢的荷葉茶,但柳枝上的肉串卻不會多,這樣免得新客覺得厚此薄彼嘛。
“那敢情好”,阿嫂偶爾也出門去走走,她将近日聽來的一則事項說于她聽。
“我前幾日去市集賣魚,路過吳家食肆,裡頭的食客簡直座無虛席”,她知道門口寫的肉夾馍和豆腐幹絲是卉娘的拿手菜,可買了一碟豆腐幹絲來吃,卻又覺得味道跟之前在家中做的不同,“你是不是幫着他們又改進了一些?”
“是啊”,李卉答得坦蕩,之前說好的,幫着改良一下,也不怎麼費事。
反正“幫着改進”,也是寫進了當時賺的七千錢契約裡的,這些都是慢慢替她的新店賺口碑呢。
因肉夾馍曾經隻是小吃攤路邊上的李卉首創,如今上了高端食肆的餐桌,價格貴了不說,味道也比之前更好,那些饕餮們自然也就知道了其中的關聯。而那吳家食肆的少東家也是個敞亮人,直言是請李卉來改良過,還說她于庖廚很有造詣,每次食肆出新菜,都要讓李卉給意見呢。
食客們多愛跟風,都想來看看到底是誰,能給吳家提意見?
又聽吳老闆提及長甯夜市上的卉娘食肆,也就聞着味兒來了。
生意啊,就是人情往來。
往日老闆們欠她的,目前都慢慢地在還于她。生意慢慢做起來後,人情就會越欠越多,也越還越多,卉娘食肆有他們幫着造勢,又加上她本身廚藝好,還愛琢磨,生意如何能不好呢?
不過,姑嫂倆都唠完了,雞還沒送來。
李卉的心又要懸起來了,估摸着時辰,她該出發去上工了。
雞送來後還要洗和剖,還要穿串碼味,家中隻有阿娘和阿嫂兩個,如何趕得及?
阿娘卻聞聲出來将憂心忡忡的她趕出家門,“你放心去,家中有我們呐。”
也隻有如此了,可等李卉按時去食肆時,卻發現阿娘已經開了食肆的門。
身後還跟着一個人——公子幸。
她剛張嘴問“阿娘您怎麼來了”,阿娘的話便滔滔不絕,滿是對公子幸的贊譽:
“哎喲,阿幸真不錯!半下午送了雞過來,就一直不停地忙活,還說要送到鋪子上才放心,你阿嫂如今月份大了,我便同他一起來了,出力的主要還是阿幸,我隻是幫着搭把手……”
公子幸今日一身常服,阿娘健忘,便不記得他是之前長平街的市集守衛。
隻一味地說她這個朋友交的好,一下午又是洗又是破,還把柳枝劈短,再削光滑,七八隻雞的雞肉分門别類地串好。不僅如此,還有那些素菜,雞蛋,魚肉等也都洗得幹幹淨淨,就等客人來點單了。
“這下省了你好多功夫啊!”阿娘以一句話收尾。
确實是,李卉心中是感激的,但一想到公子幸今日并沒有按規定時辰送到,害她擔心一下午,心中就有些來氣。
可他後面又實在做了太多來彌補,不如,就這樣算了?
李卉腦子飛速運轉的時候,臉上的表情也陰晴不定,她越是不說話,公子幸就越緊張,三五兩句自己就全招了:
“我今日本來出門得早,但路上遇到個慣偷,偷了一個小兒郎的錢袋子,我便去追了回來後發現雞少了兩隻,于是又回了趟家去拿,到你家時,阿嫂和伯娘說你都走了,我就想反正今日無事,就多做了些,如此可以功過相抵嗎?”
原來是見義勇為去了啊!
得知緣由後,又當着阿娘的面,李卉有什麼也不好直言。
于是她道,“多謝多謝,還請公子幸寬坐,阿娘也坐,我去給你們烤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