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上瘾gl > 第17章 不隻是皇後

第17章 不隻是皇後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乾清宮内,大臣們議論紛紛,神色焦慮。江淩芸端坐在鳳座上,目光掃視着下方的群臣,緩緩說道:“如今陛下身處險境,我們不能坐視不理。諸位愛卿可有良策?”

“皇後娘娘,如今國庫空虛,若要增派援軍,糧草和軍饷都成問題啊!”一位老臣憂心忡忡地說道。

江淩芸沉思片刻,說道:“本宮願意拿出自己的體己錢,并且号召後宮嫔妃一同捐獻,以解燃眉之急。同時,立即調撥各地糧草,務必以最快的速度送往邊境。”

就在衆人商議之際,又一封急報傳來:“西戎設下埋伏,陛下所率軍隊陷入重圍!”這消息如同一記重錘,重重地砸在衆人心中。

江淩芸猛地站起身來,鳳冠上的珠翠叮當作響:“本宮要親自前往邊境!”她的話一出,滿朝震驚。

“皇後娘娘萬萬不可!您乃一國之母,萬金之軀,怎能以身犯險!”大臣們紛紛勸阻。

但江淩芸心意已決:“若陛下有失,這江山社稷怎麼辦?這後宮衆人怎麼辦?這幾個孩子又該如何?本宮必須去!”

江淩芸不顧衆人阻攔,迅速換上一身勁裝,率領着臨時拼湊的援軍,向着邊境疾馳而去。寒風如刀,刮得她臉頰生疼,但她的眼神卻始終堅定。

經過數日的急行軍,江淩芸終于趕到了戰場附近。她遠遠地望見戰場上硝煙彌漫,喊殺聲震天。看着遠處那熟悉的玄色龍旗在戰火中飄搖,她的心緊緊揪起。

江淩芸親自擂鼓,鼓舞士氣:“将士們,随本宮殺敵,救陛下于危難!”在她的激勵下,士兵們如同猛虎下山般沖向敵軍。

戰場上,江淩芸揮舞着長劍,身姿矯健,絲毫不遜色于男兒。她帶領着援軍,如同一把利刃,直插敵軍心髒。宇逸塵在重圍中看到江淩芸的身影,心中又驚又喜,鬥志大增。

在江淩芸和援軍的支援下,局勢逐漸扭轉。西戎軍隊見勢不妙,開始潰逃。這場驚心動魄的戰役,最終以大獲全勝告終。

凱旋而歸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回到紫禁城。長公主和小皇子看到平安歸來的父母,歡呼着撲進他們的懷裡。江淩芸緊緊抱着兩個孩子,淚水忍不住奪眶而出。

乾清宮内,再次飄起了溫馨的氣息。江淩芸靠在宇逸塵的肩頭,聽着孩子們歡快的笑聲,心中滿是幸福。她知道,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隻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這場戰火的洗禮,讓他們的感情更加深厚,也讓這個家更加牢固。

戰後的紫禁城鍍着層劫後餘生的柔光,禦花園的梅樹在殘雪中抽出新芽。江淩芸抱着小皇子站在廊下,看長公主踮腳往宮牆上貼新寫的"福"字,朱砂未幹的字迹在陽光下泛着暖意。宇逸塵披着玄狐大氅走來,将一條織金手爐塞進她袖中,指尖不經意擦過她掌心的薄繭——那是擂鼓時被鼓槌磨出的痕迹。

"母後快看!"小皇子突然指着宮道盡頭。隻見娴婕妤領着一隊宮人,推着裝滿琉璃盞的食盒走來,盞中盛着剛熬好的參湯,熱氣在寒霧中凝成細白的線。自從江淩芸出征,娴婕妤便日日守在熬藥的小廚房,爐上的藥罐從未涼過。

當夜的慶功宴上,滿朝文武的目光都落在帝後身上。江淩芸端起玉盞時,袖口滑落露出半截繃帶,宇逸塵眼疾手快按住她的腕子:"還疼?"他聲音壓得極低,卻驚起滿座竊竊私語。江淩芸輕笑抽回手,鳳目掃過席間噤聲的大臣:"不過是戰場留的紀念,倒比鳳冠上的東珠更珍貴。"

酒過三巡,長公主突然扯着江淩芸的裙擺往殿前拽。月光下,小皇子不知從哪尋來的爆竹"噼啪"炸開,驚起栖在梅枝上的寒鴉。孩子們的笑聲混着宮人們的驚呼,驚碎了寂靜的夜空。宇逸塵望着妻兒們在雪地裡追逐的身影,忽然想起出征那日江淩芸轉身時,鳳冠上的流蘇掃過他手背的觸感——原來最鋒利的刀,最終都化作了繞指柔。

春意料峭時,太醫院又傳出喜訊。江淩芸倚在乾清宮的軟榻上,看着娴婕妤紅着眼眶為她把脈。殿外傳來孩子們的争執聲,長公主非要把新得的玉兔燈挂在母親窗前,小皇子卻嚷着要送自己采的野薔薇。宇逸塵笑着将吵鬧的兩人一并抱起,轉身時對上江淩芸的目光,四目相對間,無聲的默契比任何誓言都綿長。

暮色漸濃,乾清宮的鎏金獸爐又添了龍涎香。江淩芸輕撫着微微隆起的小腹,聽着殿外此起彼伏的嬉鬧,忽然覺得這九重宮阙的歲月,竟比她想象中還要溫柔許多。那些在血火中淬煉的情意,最終都化作了繞膝的稚子、案頭的熱茶,和枕邊人安穩的呼吸。

蟬鳴聒噪的盛夏,乾清宮的荷池泛起層層漣漪。江淩芸斜倚在九曲回廊的美人靠上,望着池中并蒂蓮出神。腹中的胎兒不時輕踢,惹得她唇角勾起溫柔笑意。長公主蹲在池邊,小心翼翼地将新摘的荷花簪在母親鬓間,小皇子卻舉着捕蟬網橫沖直撞,驚得宮女們花容失色。

"慢些跑!"宇逸塵的聲音從身後傳來,龍袍下擺沾着書房的墨漬。他接過江淩芸手中的團扇,輕輕為她驅散暑氣,目光不經意間落在她手腕尚未消退的舊疤上——那是戰場上替他擋箭留下的痕迹。"明日帶你去避暑行宮。"他俯身低語,溫熱的氣息拂過她耳畔,"乾清宮的暑氣,終究還是太重了。"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三日後,西南突發洪災的奏報擺在禦案前。宇逸塵眉頭緊鎖,指尖反複摩挲着密折上的字迹。江淩芸抱着熟睡的小皇子進來時,正撞見他在地圖上标注受災郡縣。燭火搖曳間,她看見丈夫眼底的血絲,忽然想起多年前出征前,他也是這般不眠不休地謀劃戰局。

"讓我去吧。"江淩芸将孩子交給乳母,素手覆上冰涼的地圖,"後宮妃嫔可發動捐銀捐物,我帶着太醫和能工巧匠先行一步,陛下坐鎮京城統籌糧草。"宇逸塵剛要開口反駁,卻被她眼中不容置疑的堅定止住。窗外暴雨驟至,雷聲滾滾,仿佛預示着這場救災之路必将艱難重重。

江淩芸啟程那日,長公主哭得梨花帶雨,死死攥着她的衣角不肯松開。小皇子卻踮着腳,将自己最寶貝的玉墜塞進母親掌心:"母後一定能像打敗西戎那樣,把洪水也趕走!"望着孩子們稚嫩卻擔憂的臉龐,江淩芸紅了眼眶,俯身将兩人緊緊摟入懷中。

抵達災區後,江淩芸脫下華服,換上粗布麻衣,日夜奔走在泥濘的村落間。她指揮百姓修築堤壩,親自調配救災物資,甚至為染病的孩童喂藥。當宇逸塵帶着援軍趕到時,正看見她挽着褲腿站在齊腰深的洪水中,發絲淩亂卻身姿挺拔,宛如一株屹立不倒的白荷。

"你總是這般不要命。"宇逸塵将披風裹住她濕透的身子,聲音裡滿是心疼與無奈。江淩芸卻笑着指向前方——在軍民的共同努力下,決口的堤壩終于合攏,百姓們歡呼雀躍,将她高高舉起。夕陽的餘晖灑在她沾滿泥水的臉上,這一刻,她不再是深居後宮的皇後,而是百姓心中真正的守護者。

數月後,當他們重返紫禁城時,江淩芸腹中的孩子已快要臨盆。乾清宮重新裝點得喜氣洋洋,長公主和小皇子每天都要趴在她肚子上,聽弟弟或妹妹的動靜。夜闌人靜時,宇逸塵摟着她,聽她講述救災途中的見聞,燭火将兩人的影子映在鲛绡帳上,重疊成一幅永不褪色的畫卷。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