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後十幾年,經濟重心從農村逐漸移動到城市,不斷推進城鎮化,城市群一體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19+2”的城市群格局基本形成并穩步發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國際競争力不低,也是國内人口競争力的重點。
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開始向城市流動,他們不再拘泥于一方水土,争得上遊去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宋家也如此,宋潤南拖着一家四口千裡迢迢來到青城這座沿海城市打工,青城離故鄉柳城近,且青城是國家開發重點,各類企業都缺人,彼時的房地産更是如火如荼的搶手,宋潤南先跟着工頭去搬磚,就一步步打基礎,口袋的錢總是回了家就空。
“青漂”的好幾年過着居無定所,食不果腹的日子,連搬了好幾個家,還要考慮孩子上學問題。
但青城戶口也難辦,宋家也清楚孩子得在城市長未來才有出路,宋潤南和老婆四處奔走托人關系,給宋苛和宋苛他姐宋微微安排好了學校。
上的都叫青春小學,青春中學,若是有戶口,宋家八九不離十還會選青春高中。他們樂呵呵說跟青城就差一個字,以後上青城大學都不是問題!
…
二人故事的開頭就在青春中學,初二下學期。
“班長還有幾個班幹部,過來搬桌椅!”
班裡幾個女生擁在一起嘻嘻哈哈擠進八年級一班的門,齊聲朝裡喊。
“又搬桌椅?能不能一次性搬完啊!這都第幾個了,就看咱班人少,轉學的都往這塞!”班長周予撩了一把前額的劉海,沖着天花闆抱怨道。
學習委員是女生,細聲細氣催着班長趕緊動手别耍帥。
“你們女生搬不動就算了,那個誰,王強,宋苛跟我就成。”周予兩手攬住兩個男班幹,對着學習委員撇頭努嘴,意思是‘讓一讓。’
這時候還流行紳士行為,所謂紳士行為,就是女生幹不動的事男生來幹,搬水搬書等重物啊,值日大掃除啊,班裡男生人多,幾乎被他們承包。
宋苛打心底眼裡不喜歡這做法,它深化男強女弱的觀念,加深人的刻闆印象,不符合人人平等的理念。
在社會是這樣,在家裡居然還是這樣。
家是心靈的港灣,卻捏你的後頸捏到發紅發紫,讓你承認:“你雖然小,但姐姐是女孩子,你要讓讓她。”
“都是人,怎麼就不能做了?”
“又不是參加運動會分性别項目。”
宋苛一定要這麼說。
可他緘默不言,不按上次那般讨理,他嘗試去融入集體。
氣喘籲籲搬完了桌椅,一共四個,其中一個正正好好安排到宋苛的座位後面,他們班級教室比别的要小,安排成兩人一坐沒分開,宋苛在倒數最後一排,現在有轉校生就成倒數第二排了。
那桌椅孤零零放在最後,夕陽在外頭斜射進來,給靠窗的一排同學的腦袋染成天然的橘黃色,施舍了一點光線在那最後一排的桌面,宋苛隻覺得那桌子灰塵積了挺多,美感頓時全無。
放學時間一到,學生三五成群站在狹窄的座椅過道間,宋苛一個人收拾完書包,他拍拍擋住去路的幾個人,聊天的聲音很大,對他視若無睹,宋苛隻好聳聳肩,抄個遠路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