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将面粉加水揉成正常的光滑面團,發酵半個時辰之後,再将面團分成小劑子,并其将各自搓成細長條。
然後一層油,一層面餅地将細長條一圈一圈盤在寬口平底盤内。最後再倒入油,确保面餅完全浸泡在油中,進行二次醒面。
這段時間内,綠油油的艾草在二寶手中,經過清洗、焯水、舂搗三道工程變成了艾草糊,再與糯米粉混合炒熟,最後變成了冒着熱氣的綠色青團皮。
“娘子,現成的餡料隻有豆沙餡兒的。咱們可要再做些其他的嗎?”二寶将袁亭給的豆沙罐子打開,一股香甜的氣息瞬間彌散開來,企圖沖破草本的清香籠罩。
借着窗外透進來的陽光,季璋瞧了瞧罐中紅泥表面泛着的油光,擔憂道:“這豆沙裡可是放了什麼嗎,怎麼泛着一層油光?”
明日要帶蘇迨去天竺寺,這些寒食節的吃食是最實在的禮物,故而其中的用料必須得小心謹慎,絕不能放任何違戒之物。
“娘子放心,我特意問過袁娘子了。這豆沙餡是用煮熟的紅小豆搗爛成泥做成的,表面的油光是為了提香放的素油。”二寶仿佛早有準備,不假思索地回道。
“可又是袁娘子未雨綢缪告訴你的?”之前便有過這樣的事情,季璋并不意外。
“娘子冤枉我了,二寶斷不會随意洩露娘子的行蹤安排。”
二寶連忙放下手中的擀面杖,解釋道:“我瞧着這與那日娘子給我買的澄砂團子十分相似,故而多問了一嘴。”
季璋聞言一愣,她從未想過提防袁亭。眼下被二寶這一提醒,她這才發現自己竟還沒二寶想得周全,由衷感歎道:“咱二寶也是可靠的小娘子了。”
二寶憨憨直笑,羞澀道:“跟着娘子許久,二寶再蠢笨,也耳濡目染沾上了幾分聰明。”
“不錯,都會耳濡目染這個成語了。”
季璋倏然想起了什麼,話鋒一轉問道:“二寶,日後我再多教你識些字可好?”
王二寶,着實不像小娘子的名字。若是她能認字,日後想改名字了也有選擇權。
“多謝娘子。”二寶不解,但還是乖乖應下。
見二寶再度拿起擀面杖,季璋連忙道:“不用這麼麻煩。”
隻見季璋将柔軟的碧綠色面團拿在手中,虎口一擠,柔軟面團随即從虎口處溢出一圓球。虎口繼續用力截斷,溢出的部分自動落下,落地直接便是一圓球,省了搓圓的時間。
“這就是原味的青團了。至于豆沙餡兒的,在這基礎上進一步加工就好。”
話音未落,季璋毫不猶豫直接往落地圓球的中間一壓,完美的圓球瞬間變成鳥巢狀。一勺豆沙放入鳥巢,再将四周捏緊封口,又恢複成了圓鼓鼓的模樣。
二寶照貓畫虎很快上手,按照這種方法,主仆二人須臾便做出了五十多隻青團,擺滿了整張長桌。
炒熟的青團皮不用上鍋蒸,便能直接食用。還有馓子這個重頭戲還未做,兩人索性直接以青團做午膳,随意應付了。
彈牙的清香糯米皮與一抿即化的香甜豆沙,在嘴内碰撞。前者似耐力極強的駱駝十分耐嚼,後者似爆發力突出的駿馬短時間内提供強烈的味蕾沖擊。
可惜最後誰也沒勝過誰,駱駝和駿馬反而彼此成就,在品嘗者的嘴裡留下令人流連忘返的清甜。
三個青團下肚後,二寶已經開始打嗝,眼饞肚飽地不得不放下下一隻青團,“這東西可真飽腹。”
“糯米不消化,少吃些也好。”
季璋笑着将漱口的水遞給二寶,安慰道:“下午,我讓袁娘子給咱們做好吃的。”
經過半個時辰的“油中醒面”,原本就細長的長條韌性又翻了一倍。季璋将盤中的油倒出,遞給二寶用以油炸。
她則以自己彎曲的四指為尺寸标準,似是纏毛線球般将之前的長條一圈一圈地纏繞在指節上,然後将首尾捏作一起。借着發酵後驟漲的韌性又将其拉長一倍,寬度也随之更細。
随後用兩隻筷子代替四指,分别撐住馓子的兩端。待鍋内素油剛剛冒出幾縷白煙,隻有六成熱時,季璋用筷子撐着将馓子放入鍋中油炸定型,然後筷子繞圈将馓子擰成麻花狀繼續油炸。
待馓子徹底定型後,便可抽出筷子。随後隻需将馓子兩面炸至金黃,便可直接撈出鍋。
“嘗嘗。”相比青團,馓子并不占胃。
“嘎吱”一聲,二寶咬下一節。金黃色的細小碎斷在嘴裡與牙齒碰撞,随着咀嚼不斷發出脆脆的響聲,讓人聞聲胃口大開。
馓子可謂是聲音大,勾食欲,不占肚;而青團則是無聲響,不解饞,卻占肚。
這樣一對比,季璋倏然就明白為何截然相反的兩物會出現在同一節日了。
一硬一軟,相輔相成。
若是這兩極端都滿足不了特殊之人的胃口,還有最樸實無華的飯——青精飯。要是不喜歡硬飯,還有軟糯入口各色的寒食粥——梅花粥、桃花粥、大麥粥···
總之禁煙火的日子,還從未出現過餓死人的慘聞。
寒食節,甚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