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妃娘娘是個奇人,三公主現如今回憶起來,也隻能這麼說。那時候貴妃之所以處處針對淑妃,理由之一就是在她診出身孕沒過幾天,當時的淑妃便以昭儀身份進宮,且三個月後同樣查出身孕,直接封了淑妃,比起其他在宮裡熬一輩子也未必能出頭的女人來,可說是一步登天。
這也難怪,淑妃那時正是十幾歲的年紀,美貌驚人,豔冠六宮,一入宮便是專寵,肚子又争氣,懷孕封妃是遲早的事,這福氣旁人求神拜佛也是得不來的。
貴妃和皇帝青梅竹馬一起長大,從小就以為自己是要嫁給皇帝為妻的,誰知嫁是真的嫁了,卻隻得側妃之位,那時還是親王的皇帝,最終娶的正妃是當今皇後,敦勇侯之女宣盈方。貴妃娘娘對此的說法是,皇帝隻是出于無奈,宣皇後的娘家能給他更多助力,且敦勇侯軍功赫赫,手握重兵,正是鼎盛時期,皇帝隻好讓宣皇後坐穩這個位置,可心中最愛還是她這個表妹。
這些都是她的一面之詞,三公主小時候當然是信的,但稍微長大一些就想不通了,哪怕母妃說的都是實情,可淑妃娘娘的出現又作何解釋?倘若父皇是真心愛你,又怎會在你懷孕時去寵幸淑妃,更别提後宮裡那些美人寶林之類的女人,直是數也數不過來,她實在沒見過哪個男人是這麼愛人的。
但貴妃可不這麼想,她認定是淑妃趁着她孕中無法侍寝,趁虛而入勾引了皇帝,這才僥幸懷孕生下皇子。對此三公主一度分不清她家母妃是真這麼傻,還是揣着明白裝糊塗,皇宮裡誰看不出來,皇帝滿心滿眼都隻有淑妃這麼一個人啊,偏偏就貴妃認定皇帝對她的情意從未改變過,隻能說皇帝愛不愛不好說,但貴妃的确對皇帝用情至深。
但淑妃的事到底還是讓貴妃傷了心,她懷着三公主時,聽聞宮中議論皇帝寵愛淑妃的事,朝夕相對親手照顧不說,淑妃有孕後還對她賞賜不斷,而貴妃自己懷孕那麼久,皇帝也隻是隔幾天來看她一次,且坐坐就走從不過夜,貴妃為此孕中郁郁寡歡,皇後來開導過她幾次也無用,最後生三公主時難産傷了根底,再也沒有懷過第二個孩子。
淑妃在貴妃生完白瑤三個月後誕下六皇子白民,自那以後貴妃便徹底恨上了淑妃母子。三公主隻記得那時候母妃經常抱着她說:“你可要離萬辛兒那個女人遠點兒,她就是個狐狸精,還生下個小狐狸精,勾引得你父皇日日留在她宮裡不走,從不來看我們瑤瑤。”
後來光念叨還不解氣,動不動就要帶着三公主闖進淑妃宮裡找她的茬兒,可淑妃對此從不記仇,每次都恭恭敬敬給貴妃行禮,還要囑咐六皇子:“給貴妃娘娘行禮,給三皇姐行禮。”
白民像模像樣行禮道:“貴妃娘娘,三皇姐。”
三皇姐從小嚣張跋扈,過去一把将六皇子推倒在地,說道:“誰是你皇姐,你不是我弟弟,你是狐狸精,你搶走了父皇。”
如今想來,三公主對自己說過的話羞愧萬分,更是無比敬佩淑妃的韌性和涵養,以當時皇帝對她的寵愛之盛,但凡她給貴妃告一次狀,貴妃母女倆也絕不會好過,但她竟真的一個字都沒說過貴妃的不好。
後來三公主才明白,淑妃不是大度,她是根本就懶得計較,她的心不在皇宮裡,自然看不上皇帝,更看不上皇帝的女人們,貴妃對她的刁難她從來都沒有往心裡去過,又何必去告訴皇帝。
直到五歲那年聽說淑妃娘家犯案被抄家,淑妃受了牽連,皇帝将她貶出宮去入皇寺為尼,沒過多久病死在了皇寺裡,六皇子白民也由此交給皇後撫養。三公主在皇後宮裡見過他幾次,皇後抱白民在懷裡,或是喂他吃東西,或是教他讀書寫字,給他講故事,有時還能看見白璋帶白民一起玩兒。白民雖失去生母,可瞧着也沒有多傷心難過,叫母後和四哥叫得親熱,像是轉頭就忘了親娘,三公主覺得這小子可真沒良心。
淑妃一死,貴妃心情愉悅,神氣了一段日子卻又高興不起來了,隻因聽說皇帝傷心淑妃去世,竟讓人拿着淑妃畫像,在全國各地尋找跟淑妃相像的女子。為此皇太後動了怒,說皇帝為了一個女人失不成體統,就算能找到跟先淑妃相像的女人,哀家也絕不容許她留在宮裡惑亂後宮,為此母子之間鬧得十分難堪,幸而皇後居中勸說,皇上又先低了頭,才算勉強和好如初。
怎知皇帝嘴上說不找了,斯人已逝,總要放下,背地裡派出去的人從未撤回過,三年後竟真的讓他找到一個先淑妃的替身來,封了梁美人。最初無人知曉梁美人便是照着先淑妃模樣找的,隻知這位美人進宮後有好幾個月不曾出現,說是生了場大病,見不得風,要卧床修養。直到某天她身子大好,去皇後宮裡請安,一衆妃嫔看見她後,驚得不但眼睛直了,幾乎連大氣都不敢喘,這梁美人和先淑妃簡直一模一樣,若非知道先淑妃早已死在皇寺,旁人還以為那位寵妃又回來了。
貴妃為此又氣壞了,鬧到太後面前去,可此時皇帝根基已穩,前朝後宮哪裡還需要聽别人的話,太後再也管不了他了。
三公主無需避嫌,跟在貴妃身邊長到十幾歲才出宮開府,因而有機會見過梁美人幾面,她雖對先淑妃印象不深了,但也覺得梁美人美得驚心動魄,跟小時候那個母妃口中的狐狸精神形皆似,隻是過分憔悴,但美人就是美人,西子心疾猶惹人憐,梁美人的病容反為她平白添了幾分脆弱,讓人見了恨不得捧進手心裡捂着。不得不說,皇帝對她的寵愛并非沒有道理。
白瑤想找白民問問,覺不覺得梁美人像他母親,但那時候白民早就不住宮裡,跟着他外祖父,也就是敦勇侯去軍營曆練了,兩人好幾年沒再碰上。
但不知為何,三公主總隐隐感覺這梁美人跟先淑妃脫不開關系,甚至極有可能就是同一個人,也許那時候宮裡每個人都這麼想,但無人敢多話,管不住嘴的人總沒有好下場,陛下喜歡她,說她是誰她就是誰,旁人怎麼想不要緊,心裡再怎麼懷疑,嘴上也隻能叫她梁美人。
梁美人身體不好,動不動就閉門不出,皇帝幹脆免了她到皇後宮裡請安,從那以後更是難得一見,除了皇帝會時不時過去看看,旁人再也無緣識得美人面。
梁美人進宮九年後,也就是白民十七歲那年,準備挂帥出征涼州時,宮裡傳出消息說梁美人不成了,臨走前想見見皇後娘娘。
那時皇帝正忙于調派大軍趕赴涼州,每日跟大臣通宵達旦議事,到底一個女人的生死再大也比不過國政,皇帝沒來得及見淑妃最後一面,倒是白民因為出征在即,那日恰好進宮給母後請安,皇後便将他一起帶去了梁美人宮裡。
白民帶軍出發去涼州幾天前,梁美人沒了,皇後操辦梁美人喪氣,厚葬了她。三公主跟随父皇一起送她這個弟弟出征,沒心思管宮裡的事,再見便是九年後,給白民接風洗塵的宮宴上。
前幾日涼王府宴席,司如卿玩投壺時三公主一眼瞧見他,當時便隻有一個念頭,像,真的太像了,倘若司如卿是個小姑娘,臉部輪廓沒有這般英氣,多添上幾分柔美平和,那便與淑妃成了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淑妃,梁美人,司如卿,三公主有種直覺,這三人絕不是巧合,更何況司如卿還出現在白民身邊。白民自小性子冷淡,誰都不放在眼裡,卻對這個小侍衛保護得跟顆眼珠子一樣,說他就是個普通侍衛,誰信呢?反正三公主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