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他還得叮囑她,讓她别被人騙了,“這位五皇子看起來廢物一個,卻很有心機,他曾經辦過一件大事,那時你還沒來京城,怕是不知道。”
南樓細細地跟她講了這件大事。
五皇子年少時可謂是光芒萬丈,小小年紀便已經能與大儒談書論道,天資聰穎的大概都是這樣,光芒怎麼都遮掩不住。少年的天賦卻不僅是在詩書上,他十二歲時,幹了件轟動一時的大事。
當今皇上登基,其實是造反得來的,他殺了他的太子大哥,逼得當時的皇帝老兒讓位,血染京城。他坐上皇位之後,太子黨剩餘的黨羽中裡有一位在江東手握重兵的都督,就成了當今皇上的心腹大患。
都督倒也罷了,隻是個皇親國戚,草包腦子,可他有個副手劉駿,那人心思詭谲,擅長用兵,更有野心,草包不可怕,但誰知道那草包會不會受劉駿蠱惑呢。
若是直接開打,倒也不是不行,可皇上剛血洗了皇宮,這又把手伸到宮外去打,耗費兵力是一方面,再者難免鬧得人心惶惶。
可是不打又如鲠在喉。
于是皇帝愁啊,沒辦法啊,而年僅十二歲的五皇子叩請金殿,給他的父親進獻了個法子,隻有三步,兵不血刃。
第一步,派使者宣都督進京,逼他反。
皇帝愣了,似是被這少年魄氣震住了。他思慮過後,請幾位心腹大臣共同商讨,最後大臣們一緻認為,此時若不逼他反,等他們回過勁兒來,又是一個大麻煩。于是皇帝沉着臉點頭答應了。
皇上下旨之後,都督果然慌了,同時他那草包腦袋也想到了,進京必然是條死路,還不如反了!
于是都督找到副手一商量,兩人當即一拍而合,準備籌集兵馬,将使者關入大牢,徹底與朝廷叫闆。都督也知道自己不夠聰明,若要成事,得要像諸葛亮那樣的人物輔佐自己才行,有人給他建議,隔壁合州刺史謝貴正好是這樣有勇有謀之人。謝貴與他是從小長大的情誼,所以他連忙寫信給謝貴,邀他一起籌謀。謝貴接到信也果然趕來了,可他忘記的是,劉駿是一個多疑小心眼的人。
這就是第二步。
五殿下讓暗線買通了草包身邊的一個謀士,讓謀士在草包都督耳邊說,劉俊此人反複無常,野心很大,不可重用,可以讓謝貴取而代之。草包本就是個無主見的人,聽了這話心思便動了。
而劉駿在草包身邊怎能沒眼線,這事很快就讓劉駿知道了,劉駿當即氣急敗壞。劉駿帶着人馬,在謝貴來的時候,一刀把謝貴殺了,轉頭把使者從牢裡救出來,帶着人馬到了都督府裡,大喊着,都督要和謝貴謀反,他已經把謝貴殺了,你們這些人是要跟都督謀反還是要跟着他?
說完把手裡謝貴的人頭扔在地上,滾到衆人面前。
這些人又不傻,哪能跟着草包,當然選擇跟劉駿。
草包一看這陣仗,吓破了膽子。
劉駿就此殺了草包都督,成了維護朝廷的功臣,或許他的本意就是如此,所以那位使臣他一直沒讓殺,就是給自己留後手呢。
他縱然有野心,但也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造反非一日之功,他也怕着,所以隻能先殺了都督。
消息傳到了京城,皇帝先是驚訝了一番,而後又感歎于五殿下的計謀。都督已死,即便是有人造反也再無名頭,他的心頭大患除掉了,開心地賞了五皇子大把的金銀。
隻是用了一個離間計,便輕而易舉地除掉一個都督,而不損他一兵一毫,五皇子小小年紀能布這樣的局,已經是非常了不得了。
而五皇子的臉上卻不見過多的喜色,隻是淡淡地提醒皇帝:“劉駿尚未死,斬草需除根。”
皇帝覺得有意思,有意要考考他,“劉駿如今手裡有兵,且不像都督那樣沒腦子,楚地也沒有能牽制住他的人,你若還用離間計,恐是無用,你又待如何殺他?”
五皇子聞言一笑,臉上現出幾分孩童的天真。
“兒臣獻三步之計,如今正是第三步。使臣尚在楚地,隻需父皇再召劉駿進京,并讓使臣遞一封折子就好。”
皇帝臉上的笑容消失了,他聽懂了這個小兒子話裡的意思,而他的本能讓他從一個父親的角色變成一個皇帝。
另一面,楚地,劉駿聽此诏令,險些被吓破了膽子,他懷疑朝廷已經知曉了他騙殺都督的事。他終日惶恐不安,疑心多思,而碰巧,此時使臣正要給朝廷遞奏折,這更讓劉駿的心七上八下。
他幾番試探使臣,甚至搬出了救命之恩,使臣皆對奏折所奏之事緘默不語。
這更讓他覺得害怕。
他跟着使臣往京城走,路途中,他終于忍不住偷了使臣的折子。使臣的折子中赫然是要告發他騙殺都督之事!
他不是一個多有膽子的人,至少造反的事他是不敢做的,從他一開始就沒殺使臣一事可見一斑。
他終于不敢再往前走了,内心的煎熬讓他幾乎瘋狂,最終他決定殺驿吏而逃,可他沒想到驿吏皆有武功在身,再者他已經被吓破了膽子,往日有十分英武如今隻有三分了。于是在慌亂中,劉駿死在驿吏的箭矢之下。
劉駿死訊傳到京城時,皇帝的面上并沒有喜色。
他看着他的五兒子,竟有些覺得害怕。
如若先前他還隻是覺得不過離間計罷了,那麼這第三步就說明從一開始,這五兒子就是精确無誤地把握了劉駿和都督人性最怯弱的地方。草包無謀,易受人蠱惑,劉駿無勇,不能成大事。
他将人性看得透徹,也将他們玩于股掌之間,而他,也隻是十二歲,理應孩子心性。
少年展露的心機,讓當時的皇上都忍不住心驚。
而當皇帝賞賜他時,他高興地笑起來,那雙眼睛分明還是個十二歲的孩子。
當朝五皇子就此為人熟知。
少年天才本有輝煌前途,可在他十五歲生辰時,雲遊的天師回來了,見了他便要為他占蔔,并且當衆說了蔔辭。
“你這一生,苦讀詩書卻不得賞識,但求名利卻不得重用,晚些看淡浮華,願平淡度日,卻生命垂危,朝不保夕,兄弟離棄,尊師背叛,最後在牢中寂寂而死,死時唯有衣物可以蔽體。”
衆皆色變。
天師當即被皇帝賜死。
此不算完,一年後,數位朝臣聯名彈劾五皇子的母家,三司會審後,皇帝雷霆手段将他母家齊齊下獄,五皇子母妃不能止,上吊以示清白。母妃死後,皇上便再也沒有待見過他。那個衆星捧月的少年,一夕之間,成了失怙的孤兒。他的才華也再也沒有放光之時,有的隻是越來越沉默的五皇子,那點天賦也被他每日荒廢至無。
少年天才,就此隕落到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