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嘉行還沒把話說完,就被程懷握用一個手指堵住了他的科普,程懷握不喜歡聽科普,一聽就頭暈,和郁嘉行呆在一起,他感覺整個人都得了暈症。
随後,程懷握就靜靜地看着郁嘉行用電腦設計屬于程懷握為郁嘉行專屬定制的海報。
.
次日清晨,程懷握被工作室裡的動靜吵醒。
他迷迷糊糊走過去,發現郁嘉行正在角落裡設置一個小型工作站,筆記本電腦、幾本專業期刊,甚至還有一個便攜式顯微鏡。
"這是什麼?"程懷握揉着眼睛問。
"我的新研究點。"郁嘉行調整着顯微鏡焦距,"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想試試……在你工作時也工作。"
程懷握挑眉,感覺郁嘉行的突然惹的他不太習慣,挑着眉說:“在我充滿'混亂創造力'的空間裡?"
郁嘉行嘴角微微上揚:"科學需要适應不同環境,何況……”
他指了指那個嚴格按色标排列的顔料架,說““我已經在這裡留下了我的印記。"
程懷握突然明白了,這是郁嘉行的妥協,也是他的嘗試。不再試圖改變對方,而是尋找一種共存的方式,就像畫中的人類與猛禽。
"成交。"程懷握說,"但有個條件,你得忍受我工作時放的爵士樂。"
郁嘉行假裝思考了一下:"可以接受,隻要音量不超過60分貝。"
就這樣,一種新的日常開始了。
程懷握在畫架前創作,郁嘉行在角落研究;程懷握聽爵士樂,郁嘉行戴降噪耳機。
偶爾,指尖會不經意間觸碰,但都習以為常。
一周後,程懷握完成了《邊界》系列的初稿,五幅大型畫作,探索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複雜而微妙的關系。
畫廊老闆林女士來看稿時,站在《守護者》前久久不語。
"這……太震撼了。"她最終說道,聲音有些哽咽,一時間不知改用什麼詞來形容,“怒我用詞不當,我從沒看過這樣的表達方式,不是人類觀察動物,也不是動物映照人類……而是兩者本質的相通。"
程懷握看向角落裡的郁嘉行,後者假裝專注于顯微鏡,但耳尖已經紅了。
"有個科學家朋友給了我不少啟發。"程懷握輕聲說。
林女士敏銳地注意到兩人之間的眼神交流:"看來科學與藝術的聯姻确實能産生傑作。"
她意味深長地笑了笑,想要去程懷握,說:“畫展定在下個月如何?我想把中央展廳留給這個系列。"
送走林女士後,程懷握興奮地轉向郁嘉行,開心的分享喜事:“聽到了嗎?中央展廳!"
郁嘉行放下顯微鏡,走到畫前:"它們值得。"
他輕輕觸碰畫框:“你捕捉到了……我一直想表達但找不到方式的東西。"
程懷握突然想起什麼:"對了,你那個宣傳項目怎麼樣了?"
郁嘉行領他來到電腦前,展示了一個正在進行中的PPT:"将你的畫與真實動物行為數據并列展示,幫助公衆理解野生動物的情感和智慧。"
他點開一頁,《守護者》與一組金雕護雛的照片并置,旁邊是詳細的行為分析。
"我們給這個項目起了名字,《看見彼此》。"郁嘉行說,語氣中有一絲罕見的興奮,"已經有三家保護區表示有興趣。"
程懷握看着屏幕,突然意識到他們的工作正在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交融,他的藝術為郁嘉行的科學提供了情感維度,而郁嘉行的專業知識為他的創作增添了深度。就像兩股不同顔色的顔料,混合後産生了全新的色調。
那天晚上,他們坐在露台上,分享着一壺薄荷茶。
金雕"閃電"在籠中安靜地栖息——它的傷勢已經痊愈,但郁嘉行決定再觀察一段時間。夜空中繁星點點,遠處傳來幾聲模糊的蟲鳴。
"德國那邊來消息了。"郁嘉行突然說,聲音平靜,"邀請函已經正式發出,下個月開始,為期半年的聯合研究項目。"
程懷握的手指在茶杯上停頓了一下:"你打算接受嗎?"
郁嘉行看向他:"我想……如果我們一起去的話。"
程懷握驚訝地擡頭:"他們邀請我了?"
"不。"郁嘉行難得地顯得有些緊張,"是我要求的條件,他們需要動物行為專家,我需要……你。"
星光下,程懷握看到郁嘉行眼中閃爍的不确定性,這個習慣掌控一切的男人,正在小心翼翼地提出一個可能被拒絕的請求。
"半年夠學基礎德語嗎?"程懷握笑着問。
郁嘉行的肩膀明顯放松下來:"我已經整理了一份常用短語列表。"
他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小本子,上面早已密密麻麻地寫着德文詞彙和發音标注:“按場景分類,包括藝術用品商店和畫廊。"
程懷握接過本子,心頭湧起一股暖流。
"《邊界》的海外首展可以安排在柏林。"程懷握輕聲說,"正好配合你的項目。"
郁嘉行點點頭。
等他們出來時,目光投向星空下的遠方。
程懷握知道,那個嚴謹的大腦已經在規劃行程、整理資料、列出清單。
而他自己,則已經開始想象德國的森林、博物館,以及他們的公寓會是什麼樣子,肯定會有郁嘉行精心整理的書籍和工具,也一定會有他随意丢棄的畫筆和顔料管。
金雕在籠中輕輕抖動羽毛,發出一聲低沉的鳴叫,仿佛在為這個即将展開的新篇章作注。
程懷握伸手握住郁嘉行的手,十指相扣。
不同的世界,同樣的守護,這就是他們找到的,最完美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