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晨的咖啡與基因圖譜
上海的公寓裡,晨光透過落地窗灑進來,程懷握赤腳踩在木地闆上,手裡端着兩杯咖啡,一杯黑得純粹,一杯加了雙份奶和糖。
郁嘉行已經坐在餐桌前,戴着眼鏡浏覽最新的基因測序報告,指尖在平闆上輕點,偶爾皺眉。程懷握把咖啡放在他手邊,俯身在他眉間親了一下:“郁醫生,再皺眉就要長皺紋了。”
郁嘉行擡眸,眼底浮現一絲笑意,伸手扣住他的後頸,輕輕一拉,在他唇上落下一個咖啡味的吻:“早。”
程懷握笑着坐到他旁邊,順手拿起自己的平闆,屏幕上是一幅未完成的畫——基因序列被轉化為抽象的水彩線條,像某種神秘的圖騰。
“今天要交稿?”郁嘉行瞥了一眼。
“嗯,《自然》雜志的封面,關于雪豹基因多樣性的。”程懷握咬着筆頭思考,“我在想,要不要把傈僳族的紋樣也融進去……”
郁嘉行伸手,指尖在他的平闆上劃了一下,調出一組數據:“這個基因位點,和怒族手稿裡的紋路有87%的相似度。”
程懷握眼睛一亮:“完美!”
——這就是他們的清晨。一個用數據思考,一個用色彩表達,卻總能奇妙地找到交彙點。
2. 午後的手術室與畫展
郁嘉行今天有一台緊急手術,一隻被偷獵者傷害的雲豹,子彈卡在脊椎附近,稍有不慎就會癱瘓。
手術室裡,他的動作精準而冷靜,額角沁出細密的汗珠,卻絲毫不影響他的專注。護士遞來器械時,忽然愣了一下——郁嘉行的手腕上,系着一條五彩繩編的“生命線”手繩,是程懷握親手編的。
“血壓穩定,準備縫合。”郁嘉行的聲音冷靜,卻在最後一針時微微一頓。
——他用的縫合線,是特制的乳白色可吸收線,和當年他向程懷握求婚時用的同款。
與此同時,程懷握的畫展正在城市另一端的藝術館開幕。
“《基因與紋路》系列,靈感來源于瀕危動物的DNA序列與傳統少數民族圖騰的結合。”程懷握站在人群中央,笑容明亮,“科學是冰冷的,但生命不是。”
展廳中央,是一幅巨大的互動投影——觀衆觸碰屏幕時,基因序列會轉化為動态的傈僳族刺繡圖案,而每一針每一線,都代表着一種瀕危動物的生存希望。
有位記者提問:“程先生,您作為藝術家,為什麼會涉足基因科學領域?”
程懷握笑了笑,舉起左手,無名指上的婚戒在燈光下閃爍:“因為我男朋友是個醫生,他教會我,數據也可以很美。”
3. 夜晚的陽台與星空
晚飯後,兩人靠在陽台上,程懷握手裡捧着一杯熱可可,郁嘉行則是一杯清茶。夜風微涼,上海的燈火在遠處閃爍,而頭頂的星空卻格外清晰。
“今天那隻雲豹,能康複嗎?”程懷握問。
“嗯,術後反應良好。”郁嘉行頓了頓,“不過,它的基因序列有點特殊。”
程懷握挑眉:“又是‘生命紋路’?”
郁嘉行點頭:“和琥珀的基因标記相似。”
程懷握沉默了一會兒,忽然笑了:“我們倆是不是被命運綁定了?怎麼走到哪兒都能遇到‘特殊基因’的動物?”
郁嘉行看着他,眼底映着星光:“不是命運。”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