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漫長的曆史中,“團結”使得人類發展出互幫互助的群居部落,他們個體弱小,生命有限,聚在一起力量和智慧卻會積累、增長,最終形成爆發式的科技文明,沖破桎梏飛進宇宙。人類的身體是不适合宇宙航行的,星球搖籃之外有各種各樣的危險,能輕易緻人于死地,但仍舊有一批又一批的人決心沖上天空。
雖說關一月有了決定,也用回自己的本來面目,但她畢竟還有案子沒結,因此過了幾天,重審的舊案錄完她自己的證明材料之後,她才跟警務廳說要找張星瀾。
等了一個小時,張星瀾來了。
不需要多說,關一月上車,今天張星瀾穿了一身便服,襯得面上神情也沒有那麼不苟言笑了。她們一路行駛到建築内,下了車,再到一艘小型星艦面前。
看樣子這次的目的地有些遠,而張星瀾也告知關一月要去的地方:位于另一片區的首都國防科技研究院。
徐熒早就在那等她了,在場還有另外兩個人,這處研究院的院長,以及書記員,他兩今天就是來見見關一月的人,順便陪同去資料庫。
在這個占地超過1000畝的研究院中,生命科學隻占極小一部分。關一月跟在後面,眼看他們輸好項目名稱,就通過傳送電梯到了該項目的專項資料室。資料室有兩台供查詢的電腦,剩下的就是實體紙質資料,都做了最完備的密封保存,房間最末端還有一個展覽台一樣的東西,四周玻璃密封,裡面台上是一塊有棱有角的黑色物體。
資料室很大、很長,關一月在房間這端遠遠望向那個玻璃台,她看不清那是什麼,為什麼放在這個資料室中。
“那是2号的殘骸,當時的隊伍搜索整片區域才收集到的。”徐熒為她講解,“裡面或許還有1号的部分,因為他兩各方面都是一摸一樣,包括戰力配置,一個徹底損壞,另一個不可能完好無損。”
這是一種非常直觀的體現:人類在通往風樹系列的路途上,需要走過那麼漫長的一條路,兩旁資料一排又一排,一直堆放到了房間頂部。
走了那麼長的路,最後努力毀于一旦也就是一瞬間的事,這個房間也在警示人們。
而最前端,他們用于查詢的電腦旁邊,是額外拿出的一本名冊,很厚。
這回是書記員:“從第一個人在C9481 460區域發現索萊達星,我們對它的研究經過了初期的謹慎、狂熱,以及一無所獲之後的熱情冷卻。祂太超出了,我們的知識儲備沒有能用來了解祂的,許多人不願意在這顆星球上浪費時間,因此長期以來,隻有觀察員和個别對祂感興趣的研究員會去我們建在索萊達星軌道上的空間站。”
他的手撫上那本名冊。
“這是兩千多年中觀察員與研究員名冊的複印本,以及他們在觀察期間思考和探索成果的索引。”
關一月吸了口氣,默默注視這本名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