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被貶!我靠海上絲路翻身 > 第57章 明月

第57章 明月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次日中午。

尉氏縣官廨。

陽光斜斜切落在粗瓷碗沿。

桌上擺着極簡的飯菜。

白粥一鍋,鹹菜幾碟,蒸餅兩塊,鹹魚半條。

傅融低頭喝粥。

這頓比之前每一餐都簡陋。

但碗沿觸到唇邊,他覺得無比心安

明之萬的手段他是見識了。

兩日之内,連斬兩縣令,血濺公堂。

白粥寡淡,最好不過。

熨帖腸胃。

他又夾一塊鹹菜,慢嚼,享受久違的平靜。

明之萬坐在上首,官袍袖口随意挽起,露出修長手臂。

他撕下一塊蒸餅,送入口中,嚼得漫不經心,難得沒有挑剔嫌棄。

熊恪恭縮在角落,身子陷進木椅,官服被汗浸透,成了一層濕漉漉的皮。

他抖着手夾菜,鹹魚滑回碟中,驚得他慌忙低頭。

“不合胃口?”明之萬打趣他。

熊恪恭想答,但下巴不受控地抖,深深吸口氣,才勉強扯出一絲笑。

“明、明大人,”聲氣還是亂,“其餘各縣,您……也這般查?”

明之萬嘗了塊蒸餅,輕嚼慢咽好一會兒,瞥他一眼。

“熊大人,要看你怎麼做了。”

那“熊大人”三字咬得重,不再戲谑喚他“老熊”。疏離感中透着威嚴。

熊恪恭筷子險些脫手。

他幹笑兩聲,橫豎無計可施,索性裝傻充愣:“我愚鈍,不懂明大人意思。”

說罷,他仰頭灌一口酒,烈酒辣喉,但怎也壓不住眼底的慌亂。

明之萬閑閑靠回椅背,雙手交疊,擱在膝上。

他目光如刀,直直剜過去:“熊大人,你何必裝糊塗?賬本交出來,錢糧吐幹淨,這事便算結了。”

“這……”

“很簡單,是不是?”

熊恪恭面色驟白,酒盅脫手,“啪”聲砸在桌上,酒液濺他滿手。

一回神,他張口欲辯,明之萬已先聲奪人。

“熊大人,你貪昧赈災款,已是死罪,竟還敢哄擡糧價?”聲音陡然轉冷,起身逼近,“若再拒不交待,淩遲之刑,你可消受得起?”

明之萬駐足俯視,眼底掠過一絲譏诮。

“冤、冤枉!”

熊恪恭渾身止不住顫,面皮漲成豬肝色。

他尖聲叫道:“明大人,你莫要含血噴人,下官何曾……何、何曾哄擡糧價!”

聲音尖得人耳膜生疼。

汗珠順他肥下巴滾落,他掙紮着要起來理論,偏生腿軟,又癱回去。

傅融冷眼旁觀,想從那張油臉上找破綻。

這些日子,他大街小巷走遍,滿街流民樹皮都吃,米價怎可能如常?

可是,城中米鋪不是大門緊閉,便是挂“售罄”的木牌。

若多問兩句,掌櫃們又都信誓旦旦說糧價未漲。

他轉頭盯明之萬,眉頭微蹙。

這人,莫非真抓到把柄了?

“那日在悅來居,”明之萬冷笑,轉身踱至窗邊,背對着兩人,聲線森冷:“我記得,你說‘醉翁釀’每斤需米三斤、糯米二斤,窖藏三年。”

他指尖輕叩窗棂,應和心算。

“按酒價與糧價十五比一,算了,就當你開封府的‘醉翁釀’有名氣,我按京城名釀‘卧煙霞’算,就計八十比一。一埕酒四十斤,售三十兩——那即是,每斤酒七百五十貫,算八十分之一,折合米價九文錢一斤……”

他蓦然一轉身,目光如鈎:“一百多文錢一鬥。熊大人,這賬,可對?”

傅融訝然。

他這才回過味來!

那晚在悅來居,明之萬執意問掌櫃酒價,原是為推斷米價!

看來,米都被囤積了,十有八九在他們無法探知的黑市裡,甚至,要以暗号,才能高價買。

難怪熊恪恭由得他們查。

難怪明之萬索性不查。

欲擒故縱!

放松熊恪恭的警惕,再出其不意探問。

正想着,明之萬忽然轉頭:“傅大人,濟南米價幾何?”

傅融沉聲答:“六十文錢,一鬥。”

“熊大人,”明之萬朝那胖子揚眉:“翻了一倍呢。”

“這、這不過是……”熊恪恭還想狡辯。

“老熊,”明之萬坐回座上,語氣忽轉:“咱說點實在的。”

熊恪恭聽得這聲“老熊”,眼睛一亮,忙不疊斟茶:“您說,您說!”

傅融在旁冷眼看。

明之萬擡手示意,侍衛魚貫退出。

室内剩他們三人。

“我知道,你姨丈在吏部,你姑丈呢,曾任光祿寺卿,前年才緻仕,都有門生故吏——”明之萬聲音壓低,“與莫鴻那倆蝦兵蟹将不同,去到京城,或許有人保你。”

熊恪恭眉目微微一松。

傅融目光在二人間來回,眸色驟黯。

先前燃起的希冀,此刻漸漸啞色。

那人,與他們終究是一丘之貉。

明之萬懶懶斟茶:“你是否想過……聖上登基才三年不到。”

他言辭懇切,似在規勸老友:“老熊啊,去年淮安赈災案,今年再來一樁開封府的,你讓聖上顔面何存?”

“明大人……”熊恪恭剛放下的心又懸了起來。

“有道是‘殺雞儆猴’,又常言‘新官上任,三把火’。你看,我小小欽差,尚且斬兩人立威……”

“這、這……”

“聖上這把火若燒起來,”明之萬遞他茶盞,低語:“你不怕殃及池魚?”

熊恪恭瞳孔驟然一縮。

茶盞交他手裡,可他指間一顫,滾燙茶湯潑開……

——“嘶!”

辣得他一下子彈起。

明之萬慢條斯理起身,替他拭去衣襟茶漬。

“何謂九族,你是讀書人,該清楚。”明之萬又替他再斟茶:“父族四、母族三……”

新斟的茶冒着熱氣。

“姨丈、姑丈都算在裡頭呢。”

白瓷茶盞再次遞到熊恪恭掌心。

“老熊,一人做事一人當,”聲音輕得像歎息:“何苦連累滿門。”

熊恪恭良久閉目。

再睜眼,眸中精光盡散,徒留一片死灰。

他仰頸灌下那盞茶,如飲斷頭酒。

“哐!”

杯盞重重磕案上,似驚堂木響。

熊恪恭将茶盞端正放回案幾,腰杆挺直,忽然顯出幾分讀書人的儀态來。

“熊某願将所知盡數禀明,”他聲音沙啞,但字字清晰,“隻盼明大人念在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能從輕發落。”

……

審完熊恪恭,已是亥時三刻。

這胖子按印完最後一筆供狀,擦了擦指尖朱砂,竟對明之萬二人拱手作别。

衙役押他走遠,靴聲橐橐。

“擺什麼壯士姿态?”傅融冷嘲:“他何不再吟兩句‘風蕭蕭兮,易水寒’?”

明之萬笑笑不語。

證物堆滿官廨。

兩箱賬冊、幾卷田契。最上頭壓着個梨木匣子,裝滿熊恪恭與各縣往來的密函。

明之萬随手抽了封,就着燭光細看。

“你來看看,”他招呼傅融靠近:“瞧,老熊這手字不錯,啧啧,可惜了。”

傅融嗤笑:“秦桧的字更好,不也大奸大惡。”

“哦?”明之萬湊上前看他筆錄,“你的比他倆都好。”

傅融白他一眼:“哪及得上狀元郎。”

窗外,夜雨初歇。

海棠花殷紅,濕漉漉低垂。

屋裡,燈火昏黃。

明之萬伏案核賬,筆尖沙沙遊走。

傅融執筆一頓,歎氣。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