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混在三國當武将 > 第5章 第 5 章

第5章 第 5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而且,這房屋雖然确實為茅草結構,室内陳設卻是樸素中不失典雅,也不是普通民宅的一堂二室規制,而是呈現出方形的三進室院落。

傭人看似不多,卻既有庖廚所居,又有照顧主人日常起居的童子……能在距荊州牧劉表所鎮的襄陽城這麼近的地方擁有這樣的宅院,絕非凡俗之輩。

虞臨雖不知内情,但也感覺出二人并未誇大。

他不知諸葛亮的确早孤,從父諸葛玄亦于數年前亡故,他未及冠之年,就以守孝之故隐居山中,合理地避開劉表征召。

看似與沮、溺之等俦,實則在距荊州機要之地不過一步之遙處坐觀天下,靜待時機。

這卻絕不意味着他淪入落魄境地——即便諸葛氏自曾為司隸校尉諸葛豐的那位先祖後,就再未有晉身高官者,此時也已同荊州望族蒯氏、龐氏皆結了姻親,又怎麼可能過得窮困潦倒。

虞臨坦然道:“臨此去司隸,意在太學石經。”

他的目的原本也很明确,并沒有不可說的地方。

“原是如此。”

即使他答得非常清楚,二人卻還是第一時間誤會了。

他目露惋惜,歎息道:“素聞蔡公筆墨雄瞻,其隸刻于碑上,必是雄逸絕倫,庶亦深慕之,歎未有緣親眼得見。恨卓賊殘虐,令蔡公墨寶遭祝融之禍,受兵斧之災,也不知如今還有幾碑尚存?”

諸葛亮亦是了然過後,投向虞臨的目光中多了幾分欽佩。

虞臨心下困惑,渾然不知二人已将他當作了為救回刻有蔡邕所書石碑不惜蹈履水火、身臨崄巇的墨癡了。

諸葛亮誠懇勸道:“蔡公所書貴重,痛其離失者世間不知凡幾,何況那位正持關中的鐘司隸亦善書,不論是為太學,或是為墨書,都将收斂蔡公所遺,子至實在不必身寄虎吻。”

聽到這裡,虞臨才知道二人究竟誤會了什麼。

原本就不善言辭的他,開口解釋時便更謹慎了:“非也。我意在石經本身。”

徐庶與諸葛亮所聽見的,則是這位戀墨成癡的新友心意已決、隻為說服他們才找的借口。

徐庶于是莞爾道:“既是如此,子至何必舍近求遠?石經所載經典,孔明家中一應俱全,隻要子至開口,以庶所知孔明之慷慨,絕不會吝啬。”

虞臨順着他的話,看向了神态悠然的諸葛亮。

捕捉到他的視線後,被點名的青年才稍稍斂了斂原本微揚的下颌。

諸葛亮略微收起幾分破解對方借口的意氣風發,揚起一側劍眉,明知故問道:“如此,子至可還堅持要往雒陽去了?”

目的既能更簡單地達到,虞臨當然不會堅持浪費時間去繞一個大彎路。

隻是對二人輕快的語氣略感不解,才讓他稍微遲疑了一瞬。

他擡眸看了姿态漸漸閑懶的諸葛亮一眼,心裡盤算着日後要怎樣回報對方的這份慷慨:“若真能如此,那是再好不過,隻是需勞煩孔明了。”

徐庶玩笑道:“這豈能算得上什麼勞煩?你莫嫌孔明懶惰,從不在書冊上做注解便是。他素來隻觀其大略,不求精熟,書頁隻怕比他臉面還要來得幹淨。”

“若是元直借書,我隻消差人将書送去便是。”

諸葛亮并未在意好友的調侃,憑幾看向虞臨:“隻是,如亮所料不差,子至恐怕尚未在此置辦宅院罷。”

觀虞臨為石碑便能毫不猶豫地隻身犯險,既是對自信于自身勇略,應也意味着暫時居無定所,且無家眷需托付。

虞臨配合地颔首:“确如孔明所言。”

盡管不太恰當,徐庶的眼睛還是倏然為之一亮。

礙于雙方才剛剛認識,哪怕經過這番交談、也還稱不上熟識的他,一直沒好意思詢問對方與馭虎之術有關的話。

哪怕不可能學會那種神乎其技,能從這位口中多聽聽趣事,甚至隻單純親近一下奇人也是極好。

現得知虞臨并無居所,孓然一身的狀态,他的心念立馬動了。

“既然如此,那不如……”

然而他的話才剛剛啟頭,就被顯然那抱有同樣的想法好友搶先了一步。

作為這間茅屋以及書籍的主人,諸葛亮提出這籌備已久的意圖時,無疑顯得更順理成章:“——倘若虞君不嫌寒舍粗陋,不如暫時歇在此處?除去那未經亮注解的《六經》,若想同亮談經論道,長歌撫琴,博弈投茕,亮亦随時奉陪。”

未來得及的徐庶,隻好悻悻地歎了口氣。

雖然沒完全聽懂諸葛亮的話,但秉着一事不勞二主的想法,虞臨不加思慮地點了點頭。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