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宿主你,剛剛看起來難過到很需要一個擁抱安慰的樣子。”
趕在裴率反駁前,她又認真道:“不可笑。不論你之前和家長之間發生了什麼,孩子希望得到家長的關愛庇護都不是可笑錯誤的想法。”
裴率頓時像機器被按下了關機鍵一樣地沉默了下來。
“其實,你媽媽還是很關心……”
“老班,”謝知之開口就直接打斷了試圖開導裴率淺聊親子關系的班主任,話鋒一轉道,“我聽說半期考後,要開始實行‘學習小組’制度?”
“是啊。”班主任并不意外學生會提前得知這些變化的風聲,“半期後,整個年級都會嘗試一下推行。據說現在不少高中學校都在采用這種方法……市一中是高一進校就推行了。”
就像老師得知學生的信息有自己的消息渠道一樣,學生間的消息靈通也自有他們的門路。
被打斷了先前的話題他也并不惱怒,反而有心詢問“裴率”:“說到這個,你是有什麼想法嗎?”
“組長要怎麼選拔?”謝知之問他。她高中的前兩年,班上确實以“學習小組”進行管理了很長時間,但就她的經驗來看,其實體驗并不太好……等到高三學業壓力一上來,就直接取消了這種模式。
她後來和同為學習小組組長的朋友複盤過,也許模式本身想法很好,隻是具體實施時問題很大。其中很大一個問題就在于,組長和組員的分組完全是由老師或班委直接決定。
“這個倒是還沒有明确規定,應該看每個班的具體情況吧。”班主任笑眯眯道,“你要毛遂自薦嗎?”
0807号适時提醒:“滴。用戶,根據我對班主任的數據檢測和分析,你現在替宿主提出‘想當小組長’的要求,他答應的可能性很大。”
“不,”謝知之卻道,“我隻是有個建議。老師會考慮讓我們自己組隊,内部推選組長嗎?”
班主任隻考慮了一瞬,就點出問題:“如果完全讓同學們自己選擇和誰組隊,我會擔心你們之間拉幫結派、分層很嚴重。本身名列前茅的同學會想隻和水平差不多的組隊,互相學習更上一層樓。成績目前比較靠後、愛玩的同學,則會想和平時玩得愉快的朋友一起……”
“分組後,班上還要按組重排座位,長此以往,這樣的互相影響就很大了。很可能好的越來越好,差的越來越差。”
“但是,如果完全由您決定名單,也不能保證組内學習氛圍很好。如果有您不知道、但實際關系不和的同學被分到一組,或者原本沒什麼不和,但坐在一起後發現相處很有問題……按照學習小組來的話,組内的氛圍真的會對個人學習效率影響很大。”謝知之道。
“你是怕和白樹被分到一個組嗎?”班主任道,“我之前也找他聊過了,你們又剛在籃球場同仇敵忾過……就算真的把你們分到一個組,他也不會再像以前一樣刻意針對你。關系都是相處出來的。”
謝知之聽見裴率“嘁”了一聲。
“但花在這種磨合上的時間很沒有必要。”她據理力争,“不如在前期就盡量減少這些損耗,确保大家的精力最好都使在學習的刀刃上。”
班主任敏銳地盯着謝知之版“裴率”,能感覺到今天的“他”很不一樣,好像真的脫胎換骨長大了一點:“你有更詳細的想法嗎?”
“我們班一共51個人,小組會分成四組十人加一組十一人,還是九組五人加一組六人呢?或者不用這麼平均?”謝知之娓娓道來她的想法,“我是這樣想的,其實老師您可以考慮……”
接下來都是謝知之版“裴率”在講,班主任聽得偶有點頭,常年微皺的眉頭很是舒展。但最後他也沒有當場答應下來,隻說他“會認真考慮一下,想法很好”。
聽系統和班主任聊完,也拿回軀殼控制權的裴率有些恍惚:“……這就是學霸和老師之間的交流嗎?”太平等友好和諧了。
過往他在和師長交流時更多感受到的都是劍拔弩張,盡管五班班主任吳老師已經算對他最好的老師,之前他們交流多半也是吳老師在向下訓話的氛圍。
“不過,我怎麼都不知道半期考後,就要實行‘學習小組’的消息?”裴率追問道,“這是什麼新模式?”
“等半期考後,再向宿主詳細解釋。”謝知之拿出早上出門前被裴率忘在家裡書桌上的文科複習資料,她出門前順手收進了意識空間,“早上記性好,宿主吃早飯的時間也别浪費,先看看這個。”
和班主任聊完回到教室時,早自習都已經過去一半,英語老師來看過早自習也已經離開。
最後一排的裴率在無人注意的角落,還能抓緊時機解決一下已經冷掉的早飯。
飯團咬到一半,資料也翻過了幾頁,他想起先前發生的事,猶豫了一瞬,還是事後補充道:
“但我需要的不是‘你’的安慰……錯覺之後的失落會更大。系統,你下次口頭随便說兩句就很好,不用動作實踐……”
“快複習吧,宿主。食不言,寝不語……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