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雖然隻是文字,但嬴政看了,竟覺得蒙恬蒙毅死前的畫面似乎一幕幕地開始在自己眼前播放,讓他眼睛都有些幹澀。
嬴政從來就不是冷漠到骨子裡的帝王,對自己真心的人,他從未虧待過,甚至對他不夠真心的人,他權衡利弊之後也大多不會趕盡殺絕。
蒙恬這般的忠義,讓他頗為感慨。
“蒙恬,蒙毅,你們起來吧。”
“賜座。”
彈幕繼續滾動:
“說到這裡那我就想吐槽一波了,很多人都喜歡給扶蘇洗,說他那時候幹脆地自殺是逼不得已,他就算想反抗也沒辦法,他沒兵權,這叫沒兵權?沒兵權他有蒙恬啊,蒙恬和他一起被賜死,那要反抗肯定也要一起啊,他倒好,幹脆利落死了,把蒙恬架那了,純純豬隊友一個。”
“對啊,诏書也不是一紙定生死,蒙恬都能複訴扶蘇為什麼不複訴,作為長公子半點魄力都沒有,對自己家的江山毫無責任感,也就是他沒上位了,真上位了我看比胡亥好不到哪去。”
“不是,蒙恬複訴了那他也還是被害死了啊,扶蘇能怎麼辦啊,诏書到他手裡他幾乎就是必死的結局了,自己不死可能也會被那些傳诏書的使者殺死啊!”
“你也說了是可能,那既然是可能他為什麼不能質問使者幾句,不能問問鹹陽的近況,問問他爹是不是出了什麼事,為什麼突然要賜死他,什麼“父而賜子死,尚安複請”,搞笑呢?蒙恬都勸他了先确認诏書真假,他倒好,幹脆利落抹脖子,趕着去追他爹的魂是吧?”
“他但凡複議了,在被押回鹹陽的路上被使者暗害,或者和蒙恬一樣被囚禁死在牢裡,我都隻會給他一個政治手段不夠的評價,不至于這麼煩他,結果他半點不猶豫,直接給自己來一刀,對身後事半點不在意,我真懷疑他占那個長子的位置二十幾年是在幹什麼,玩過家家呢?”
“作為長公子,二十多歲了還沒在朝中發展出自己的勢力,半點政治手段沒有,被幾個奸臣耍的團團轉,他真的不行,就算是他上位,秦也堅持不了幾年。”
“扶蘇也很難吧,他那時候都被派去邊境好幾年了,遠離權利中心,他肯定以為自己被始皇帝放棄了啊,收到那個诏書一受刺激一沖動就自殺,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始皇帝看重扶蘇這個觀點都是近代大家腦補的,沒有明确的史料證明,也許始皇帝是确實不喜歡扶蘇,所以扶蘇自殺的時候才那麼果斷呢。”
“我有個想法,不是都說扶蘇仁善嗎,有沒有一種可能,扶蘇猜到始皇帝肯定出事了,但是這個诏書能到他手中,就意味着鹹陽被别人控制了,他要反抗肯定得打戰,但他不願意為了這麼點事加重黔首負擔掀起戰火,所以才自盡呢?”
“有可能,扶蘇在民間聲望挺高的,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不還打着扶蘇的名号嘛。”
“其實秦那個情況誰來也不行,除非秦始皇真能多活三十年,不然誰上位都得抓瞎。”
“從扶蘇自殺這件事可以看出來,他和始皇帝的父子關系是十分不正常的,父不知子,子不知父,彼此之間缺少溝通,最後才釀成了悲劇。”
【大家好像對于扶蘇自殺這件事的讨論還挺激烈的,up看出來好多人都在瘋狂的開動腦洞了,嗯,這樣吧,我們先結束目前的内容,等下次直播我們再來認真讨論一下扶蘇和秦始皇這對父子吧,這裡面up感覺牽扯到的東西也是挺多的。】
【好了,言歸正傳,秦始皇時期的武将幾乎個個都得了善終,這裡不是up在随口瞎說啊,蒙恬蒙毅,王贲王離,馮劫馮去疾,這些都是史書明确記載的始皇帝死的時候他們還活着的,就算最後死了也不是始皇帝幹的,至于其他沒明确提到結局的,例如李信,内史騰,楊端和等,他們會是被秦始皇悄無聲息清算掉的嗎?】
【答案很顯然是否定的,儒家多恨秦始皇啊,恨不得把他所有能抹黑的地方都給抹黑八萬遍,他真要幹了莫名其妙殺大臣這種事,相信up,史書上能寫十頁出來罵他。】
秦朝堂上的衆儒生:“!!!”
不是,你這天幕為何要如此害我們啊!我們無冤無仇!
陛下!冤枉啊!
【而且換個角度看,李信等人雖然有點名氣,但根本夠不上王家蒙家那樣的地位,功高蓋主被帝王忌憚這種事情遠遠輪不到他們,王家蒙家始皇陛下都沒打壓,怎麼可能整他們呢。】
彈幕:
“始皇帝就不是會疑心臣子的人,他隻會是太信任臣子和兒子,導緻養出三個膽大包天敢篡改遺诏的逆臣的人。”
“天啊,太地獄了!”
“唉,也是秦始皇太自信了,他完全沒料到他死之前那麼忠心耿耿的人,最後會被權利吞噬成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