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10分鐘。”柳蓮二不知何時站在身後,手中的保溫杯冒着熱氣,“這是乾君特制的蔬菜汁,能緩解神經興奮。”他的目光難得柔和,“切原君在門口等了40分鐘,說要帶你去看新上映的網球紀錄片。”
千夜接過保溫杯,蔬菜汁的怪味讓他皺眉,卻在看見柳蓮二轉身時,注意到他西裝口袋裡露出的便簽紙——上面用紅筆寫着“藤原今日頭痛頻率:3次,比昨日減少1次”。原來這個永遠被數據包圍的男人,也會偷偷記錄着比數字更溫暖的細節。
當他跟着切原走出訓練室時,夕陽正從雲層中透出,将柳蓮二的背影拉得老長。少年突然想起,在倫敦的第一個雨天,迹部曾說:“網球部的前輩,就像織網的蜘蛛,會把自己的經驗編成保護後輩的網。”
此刻,柳蓮二的訓練方案,幸村的冥想指導,切原的等待,還有迹部的深夜探訪,都在不知不覺中,織成了一張看不見的網。它包容着千夜的每一次失誤,每一次疼痛,每一次對完美的偏執,讓他在成為“弦月”的路上,不再是孤獨的舞者。
回到訓練室時,柳蓮二已經更新了數據屏:「胧月夜」有效時間提升至0.65秒,神經負荷下降19%。千夜望着那些跳動的數字,忽然明白,所謂的“特别訓練”,從來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有人願意花時間,将他的每一份努力,都編織成更堅韌的翅膀。
他重新躺回訓練床,電極貼片再次貼緊太陽穴。這一次,當虛拟的網球飛來時,他沒有急于發動技能,而是想起幸村說的“心之月光”。在瞳孔收縮的瞬間,他仿佛看見無數光點在視網膜上跳躍,那是屬于藤原千夜的,獨一無二的,織網者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