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衆上位者查詢無果的情況下,這樣環環相扣的現實,除了接受是巧合,接受弘暄受上蒼所偏愛之外,還能怎麼想?甚至怕查詢中存在遺漏,不少皇子們還自發的交換了信息,但查來查去,結果顯示,這就是巧合。
孔家自大慣了,欺男霸女也好,草菅人命也好,收受各方孝敬也好,這些違法亂紀的事情,在他們眼中算不得什麼。反正,隻要他們不想改朝換代,皇帝總會優待他們孔家。
因此,被劫匪們利用也是很正常的。
收受賄賂前孔家也不知道對方除了販賣私鹽外,他們還敢謀反啊?
反正,也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錯誤,陰差陽錯間就形成了這樣的局面。
說真的,弘曆這小子也挺倒黴的,隻是想揚一下自己的名聲,結果陰差陽錯,竟然碰上了這麼個案子,也是不幸。但幸災樂禍的同時,想起敦郡王父子一脈相承的好運氣,難免不是滋味。對這個結果,除了胤誐本人,從直郡王胤禔到新上任的大将軍王胤祯,一衆皇子身邊不約而同的都損失了一批茶具。
沒辦法,命運這種事情,也太讓人意難平了?
唯有胤誐毫不掩飾自己的幸災樂禍:“哈,這麼倒黴的事情弘曆也能遇上,弘曆那小子難辦了。”
“阿瑪,你的表情收收——”
胤誐忍不住問弘暄:“好兒子,這裡沒别人,你跟阿瑪說說,這件事真的跟你沒關系嗎?”
弘暄:“......”
胤誐不是第一個問的,事實上最先問的是二伯胤礽,其次是他的财神二伯胤禟。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胤礽的教育還是蠻成功的,面對二伯的旁敲側擊,弘暄不露分毫。基金會作為弘暄的秘密後盾,不為人知才更可靠。因此,盡管二伯對他一向很好,知道二伯有多聰明的弘暄最先防備的也是他。
真的,看看二伯的手段,二伯要是沉得住氣,不發瘋,不擺爛,哪有其他叔伯的事情?
他是這樣反駁二伯的:“二伯,我有哪些勢力,您不是都知道嗎?”
弘暄最初的宮廷勢力人脈,全然來自胤礽。
就算後期他自己也發展了許多,但很難和胤礽交付的勢力做出完全的分割。可弘暄也知道,二伯對他的好,是有目的。就像胤礽會防備皇帝,而弘暄自然也會防備胤礽。
那基金會為什麼沒有暴露在胤礽面前呢?
因為基金會草創時的人全然來自十福晉,盡管十福晉額樂森其其格是未來聞名天下的女将軍,但作為男子他和其他人一樣,本能的輕視女子。後來随着救助人員增多,漢人和底層旗人才是弘暄可控的中堅力量。而弘暄的消息網和核心勢力也來自于此,全然和這宮廷和前朝無關。
胤礽 :“......”
難道真的是他想多了?
胤礽嗤笑,雖然不知道弘暄在其中到底做了什麼,但胤礽就是認為這件事和弘暄有關。對這弘暄那雙波瀾不驚的眼眸,胤礽沒說相信,還是不信。
四目相對,老狐狸對上小狐狸,弘暄笑得無辜,胤礽笑得狡黠。
而胤禟的話,則單純因為好奇。
胤禟:“大侄子,快來說說你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你隻要說出來,這十萬兩銀子,就是你的了。”
好家夥,直接就是利誘。
弘暄:“......”
心動嗎?
當然心動。
要暴露嗎?
那肯定是不能的。
這倒不是弘暄信不過他九伯,實在是以他對他九伯的了解,胤禟若是知道他已經創下了這麼大的基業,一定想盡辦法撺掇他繼承大清。
可這恰恰是弘暄不願意的——
留在大清,也太難了些。權衡利弊,有些事情,隻能是個秘密。九伯對他很好,隻是九伯和他的想法、他的選擇卻未必一緻。
因此,弘暄忍痛拒絕:“九伯,這麼大一筆銀子,真要是我做的,我能拒絕嗎?”
胤禟想起弘暄視财如命的性子,終于打消了對弘暄的懷疑。好像也是,真要是弘暄做得,這麼大筆銀子,他能拒絕嗎?
現在想起九伯拿出點那一大疊銀票,弘暄都心痛萬分。
對于胤誐的這一問,弘暄沒好氣的道:“真要是我做的,我能放棄九伯這一大筆銀子嗎?”
胤誐:“......”
好像,也是哈?
胤誐攤手,“那弘曆那小子可真夠倒黴的。”
說實話,弘曆此時挺共情昆陽之戰的王莽的,面對老天爺的親兒子,除了認命還能怎麼辦?
老天爺你玩我吧!小爺我隻是想揚個名,可不是想要找事幹。
查到這裡,弘曆為民請命的事情已經不重要了,他下一步如何去做才最重要。
可這一刻,弘曆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