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從草根到總裁 > 第21章 職場菜鳥

第21章 職場菜鳥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第21章:職場菜鳥

踏入瀚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辦公室的那一天,陳小川的心情,像是在打翻了的五味瓶裡又被扔進了一隻惴惴不安的兔子——複雜、緊張,又帶着一絲難以抑制的興奮。這裡的一切,都與他過去二十多年的人生經驗截然不同。大學校園的甯靜與從容,早已被抛在了身後,取而代之的,是撲面而來的、屬于深圳這座年輕都市特有的快節奏與高效率。

辦公室不大,卻被隔斷劃分得井井有條。每一格小小的辦公區域裡,都坐着一位神情專注的員工。鍵盤的敲擊聲此起彼伏,像永不停歇的春雨,細密而急促;電話鈴聲不時響起,接電話的人語速飛快,專業術語夾雜着中英文,在他聽來如同天書;打印機、複印機運轉時發出的“沙沙”聲,與人們匆匆走動的腳步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緊張而有序的職場畫卷。

李經理簡單地将他介紹給幾位部門同事後,便指着一個靠窗但略顯偏僻的空位對他說:“小川,這就是你的位置了。先熟悉一下公司給你的新人手冊,有什麼不懂的,可以問問旁邊的老同事,或者直接來找我。”

陳小川連聲道謝,拘謹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他的辦公桌上,除了一台嶄新的台式電腦、一部電話,便隻有一本印刷精美的公司新人手冊和幾份空白的辦公表格。他深吸一口氣,試圖讓自己平靜下來,但心髒依舊不争氣地“怦怦”直跳。他感覺自己像一個誤入專業賽車道的實習司機,周圍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手,他們的每一個動作都顯得那麼娴熟和理所當然,而他,連最基本的油門和刹車都還沒能完全掌控。

他翻開新人手冊,努力地閱讀着上面的每一個字:公司簡介、組織架構、規章制度、業務流程概覽、常用外貿術語……這些文字,每一個都認識,但組合在一起,卻讓他感到無比的陌生和艱澀。FOB、CIF、L/C、T/T、B/L、Packing List、Invoice……這些在大學課堂上曾經學過的名詞,此刻變得鮮活而具體,也更加令人望而生畏。他知道,這些不僅僅是名詞,它們代表着複雜的流程、嚴謹的單證和沉甸甸的責任。

周圍的同事們似乎都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沒有人特别留意他這個新來的菜鳥。他們對着電腦屏幕,時而眉頭緊鎖,時而奮筆疾書,時而抓起電話用流利的英語或夾雜着粵語的普通話與人溝通。那種高度專注和高效運轉的狀态,讓陳小川感到了一種無形的壓力。他覺得自己像一個多餘的齒輪,無法融入這部高速運轉的精密機器。

偶爾,他會鼓起勇氣,想向旁邊的同事請教一個手冊上看不明白的問題。但看到對方忙碌的身影和緊鎖的眉頭,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他不想因為自己的無知,去打擾别人的工作,更害怕因為問出一些“愚蠢”的問題而被人嘲笑。

午休時間,同事們三三兩兩地結伴去吃飯。有人禮貌性地問了他一句“一起嗎?”,他因為不熟悉環境,也因為囊中羞澀,隻是擺擺手,有些窘迫地說:“謝謝,我帶了午飯。”然後,他從包裡拿出早上買的兩個饅頭和一小袋鹹菜,在自己的座位上默默地啃着。這與周圍同事們讨論着樓下哪家餐廳又出了新品,或者相約去喝杯咖啡的景象,顯得格格不入。

他能感覺到,自己與這個光鮮亮麗的辦公環境,與這些穿着時尚、談吐得體的都市白領之間,似乎存在着一道無形的隔閡。這種隔閡,不僅僅是城鄉背景的差異,更是經驗、閱曆和生活方式上的鴻溝。

快節奏的工作、陌生的環境、專業而複雜的業務,以及那種難以言喻的孤獨感和不适感,讓陳小川在最初的幾天裡,如坐針氈,手足無措。他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這份工作,是不是真的能在這座城市生存下去。但每當這種念頭升起,他就會想起母親的期望,想起“林偉東”先生的囑托,心中便會重新燃起一絲不甘和倔強。他告訴自己,不能退縮,必須堅持下去,哪怕再難,也要咬牙挺過去。

為了盡快适應工作,擺脫那種格格不入的窘境,陳小川拿出了當年在大學裡“拼命三郎”的勁頭。他知道自己基礎薄弱,經驗匮乏,唯一的優勢或許就隻有那股不服輸的韌勁和勤奮刻苦的精神了。

白天,他像一塊海綿一樣,努力吸收着接觸到的一切信息。他仔細聆聽同事們接電話的内容,悄悄學習他們的溝通技巧和專業術語的運用;他觀察他們如何處理郵件,如何制作單證,如何與客戶和供應商周旋。遇到有同事打印文件,他會主動上前幫忙,借機學習如何操作那些現代化的辦公設備。

下班後,當辦公室的燈光一盞盞熄滅,同事們陸續離開,陳小川卻依舊會留在自己的座位上。他從公司的文件共享服務器裡,下載了大量過往的訂單資料、客戶郵件範本、産品介紹和行業報告。他将這些資料分門别類地整理好,然後逐一細讀、揣摩、做筆記。那些密密麻麻的英文郵件,他會一句一句地分析,學習其中的商業表達和談判技巧;那些複雜的單證,他會對照着新人手冊,研究每一個欄目的填寫規範和注意事項。

他買了一個厚厚的筆記本,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學到的新知識、總結出的經驗教訓,都一一記錄下來。短短幾周時間,筆記本就已經寫滿了大半。燈光下,他年輕的臉龐因為專注而顯得格外嚴肅,額前的碎發偶爾會垂下來,他便不經意地用手拂開,然後繼續埋頭于那些枯燥卻重要的業務知識之中。他常常會學到深夜,直到寫字樓的保安前來催促,才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那個狹小的出租屋。

除了自學,他也明白“閉門造車”的弊端。有些實際操作層面的問題,是書本和資料上無法完全解答的。于是,他開始嘗試主動向同事們請教。起初,他會選擇一些看起來比較面善,或者工作暫時不那麼繁忙的同事。他會提前将問題在腦海中梳理好,力求問得清晰、簡潔,不浪費對方的時間。

“王姐,不好意思打擾一下,請問這個信用證上的‘軟條款’,我們一般是怎麼處理的?”他會小心翼翼地走到一位資曆較深的女同事身旁,低聲問道。

那位王姐通常會擡起頭,瞥他一眼,然後用帶着些許優越感的語氣,不鹹不淡地指點幾句:“這種東西啊,要看具體情況,有些是陷阱,有些可以跟客戶商量修改。你自己多看看以前的案例就知道了。”語氣中并沒有太多的耐心。

有時候,他也會去請教一些年輕的同事,希望能找到共同語言。但結果也并不總是如他所願。有些年輕人,或許是出于競争的考慮,或許是單純地覺得他這個“鄉下來的”有些土氣,并不願意真心實意地幫助他。

“這個報價單的利潤點,我們一般是怎麼核算的?”他曾向鄰座一位比他早來半年的年輕人請教。

對方頭也不擡,隻是随口敷衍道:“哎呀,這個很複雜的啦,涉及到成本、運費、彙率、退稅……一時半會兒也跟你說不清楚。你自己先琢磨琢磨吧。”

陳小川的普通話,雖然在大學期間已經刻意糾正過,但偶爾在着急或者不經意的時候,還是會帶上一點難以完全消除的四川口音。再加上他衣着樸素,平時沉默寡言,也不太會參與同事們關于時尚、美食、明星八卦的讨論,這讓他在這群大多是都市出身、追求生活品質的年輕人中,顯得有些另類。

他能感覺到,有些同事在背後議論他,說他“土”、“反應慢”、“不懂人情世故”。這些冷言冷語,像一根根細小的針,紮在他的心上,雖然不緻命,卻也讓他感到陣陣刺痛。他知道,自己無法改變别人的看法,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努力,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

盡管遭遇了不少冷遇和白眼,但陳小川并沒有因此而氣餒或退縮。他依舊會在遇到無法解決的難題時,厚着臉皮去請教。他相信,隻要自己态度誠懇,總會有人願意伸出援手。而每一次得到的指點,無論對方是真心還是敷衍,他都會認真記在心裡,反複琢磨,直到徹底弄懂為止。

李經理似乎也注意到了陳小川的勤奮和窘境。有幾次,他看到陳小川在加班,會特意走過去,詢問他學習的進展,并就一些關鍵的業務環節,給予他簡明扼要的指導。李經理的這份善意,對當時的陳小川而言,如同雪中送炭,讓他感到了一絲溫暖和鼓舞。

就是在這樣一邊埋頭苦學,一邊小心翼翼地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陳小川艱難地度過了他職場生涯的最初階段。他像一棵在石縫中頑強生長的小草,努力地汲取着每一滴雨露,渴望着能盡快破土而出,迎接屬于自己的陽光。

在瀚海國際待了一個多月後,陳小川憑借着驚人的學習速度和勤奮刻苦的精神,總算對公司的基本業務流程有了初步的了解。李經理也開始嘗試着交給他一些簡單、重複性的輔助工作,比如整理客戶資料、核對裝箱單數據、跟蹤貨物運輸狀态等。

對于這些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陳小川都倍加珍惜,處理每一項事務都格外小心謹慎,生怕出一點差錯。然而,作為一個沒有任何實際工作經驗的職場菜鳥,即便他再努力,也難免會因為經驗不足而犯錯。而一次不大不小的失誤,就因為他輕信了同事的“經驗之談”,悄然而至。

事情的起因,是一份來自南美客戶的樣品訂單。客戶需要幾款電子配件的樣品進行測試,數量不多,但型号比較繁雜。李經理将這個任務交給了陳小川,讓他負責聯系供應商備貨,并安排國際快遞寄送。

這對于陳小川來說,是第一次獨立(在李經理的指導下)操作一個完整的樣品寄送流程。他既興奮又緊張,立刻着手準備。在核對樣品型号和數量時,他發現其中一款配件的庫存數量與客戶要求的略有出入,需要臨時向工廠訂購,可能要耽誤一兩天的時間。

他記得新人手冊上說過,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及時與客戶溝通,說明原因,并征詢客戶的意見,是等待所有樣品備齊後一起寄送,還是先将有庫存的樣品寄出。正當他準備草拟郵件向客戶彙報時,坐在他對面,一位名叫張姐的老業務員似乎看出了他的困擾,主動開口了。

張姐在公司待了三四年,平時話不多,但偶爾也會指點新人幾句。她探過頭來,看了一眼陳小川的電腦屏幕,說道:“小陳,寄樣品啊?是不是數量湊不齊?”

陳小川像抓到救命稻草一般,連忙點頭:“是的,張姐。有一款配件工廠那邊說要後天才能送到,我在想要不要先跟客戶說一聲,可能會晚一兩天寄。”

張姐聞言,不以為意地笑了笑,擺擺手道:“哎呀,多大點事兒!這種小樣品單,客戶一般不會太在意的。你現在跟他說,萬一他催得急,或者幹脆不要了,不是更麻煩?聽我的,等所有樣品都到齊了,直接一起打包寄出去就行了。晚一兩天,客戶根本感覺不出來。我們以前都這麼操作的,省事兒!”

陳小川聞言,有些猶豫。這與他從書本上學到的“客戶至上”、“及時溝通”的原則似乎有些相悖。但張姐是老業務員,她說“以前都這麼操作”,聽起來似乎也很有道理,或許這就是所謂的“職場經驗”吧。而且,他也不想因為這點小事顯得自己太“較真”或者“不懂變通”。

“這樣……真的沒關系嗎?”他還是有些不放心地問了一句。

“放心吧,沒事的!”張姐拍了拍胸脯,一副“包在我身上”的表情,“這種小客戶,沒那麼多講究。你按我說的做,保準沒錯。”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