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從關外流入上海的難民激增,上海市政府召集社會醫療、慈善、教會等社會各界代表商讨流民處置事宜,婉凝和婷芳皆在被邀請之列,婷芳與景然共同經營的美資藥廠剛剛向上海流民救濟站支持了三十箱防疫藥品,并在會上承諾本月再支持三十箱。
婉凝私下問過婷芳,知道這些藥品都是在青浦的藥廠生産,不用仔細盤算,便知藥廠産能甚是可觀。先前籌備藥廠的事情拖了又拖,但救濟社的藥皂卻也形成了一條較為穩定的産線,基本能滿足在蘇州藥鋪和揚州雜貨鋪中的自産自銷,甚至有些供不應求,加之艾玲曾多次鼓勵婉凝建國民藥廠,一方面可以緩解一些藥品供應緊張的現狀,避免黑市哄擡物價;另一方面也可以解決一部分青壯流民的就業困境,避免其誤入歧途。若能經營得好,自然是一樁“利國利民”的好事,可開辦工廠所需的資金、精力均不可小觑。
小杜先生近來不似前幾個月時總有意無意地與她提起合辦藥廠之事。她也做過一些功課,滬上的這些叫的上名的藥廠中,還沒有一家完完全全的國人百分百持股的,可見各行有各行的隐在海平面之下的法則和不為人知的消息。
從市政大樓出來,婷芳和婉凝便往聖瑪麗醫院去取婉凝上周的檢查結果。婉凝近來身體多疲累,精神和食欲不振的情況常有發生,婷芳在路上還一直念叨,“看着情況倒像是的,現今也正是好時節,若真是有了好事,咱們得慶賀一番的。”
婉凝也不反駁婷芳的言語,她在家給自己耗過脈,心裡依然有數了。
“可惜三少爺這些日子不在家,陪妻子檢查身體合該是他的義務。”
“近來南京招标的事情依然讓他們頭疼得緊,這點小事情就不讓他操心了。”
“你也太讓他省心些,三少爺娶了姑娘,不知道是幾世修來的福氣。”婷芳笑道。
“你還說我,你不是也一樣。”婉凝打趣婷芳。
“我們是新時代女性,便是要自強自立。”婷芳叉着腰有些神氣和自豪道。
檢查結果不出婉凝所料,确是懷孕了。
婚後八個月,他們便獲得小生命的眷顧,婉凝靠在沙發上,捏着檢驗結果單,摸着實則還毫無知覺的肚皮,癡癡傻傻地,不經意間便笑出了聲。
除了婷芳,竟沒有人能第一時間分享她的喜悅。
她不想過早告知劉太太,若劉太太知道她懷孕了,定會讓她們搬回劉家大宅居住方便照顧,可一想到要與靜怡同處一室,婉凝甚至覺得有些過早委屈自己的小寶寶。不能讓劉太太知道,自然就得先瞞着艾玲和二哥。要瞞着艾玲,自然也不能讓貝麟和安汐知曉。而婉凝,也是想讓文琮在他們之前知道的。
算着蘇媽媽買菜快要回公寓的時間前,把檢查結果單仔細收在書房上鎖的抽屜裡,坐在沙發邊,有點遲疑要不要給文琮先打個電話。
他們有了小寶寶,她很想快點讓他知道。
可想起他說南京的評标日就定在後日,算着時間,他現在應該在伏案作圖紙的最後修改。
“三少奶奶,您怎麼不開燈呀。”蘇媽媽進了門,先轉開客廳的小台燈讓房間裡多了些許柔光,又走到廚房放下菜籃,又走到客廳邊和婉凝說笑邊确認婉凝一切安好。
“回來坐着想事情,沒注意天黑了。”婉凝笑笑,想讓蘇媽媽寬心。
“快入冬了,天黑得早。我剛買到鄉下漁民下午打回來的鲫魚,一會給您做鲫魚豆腐湯暖暖身子。”
婉凝原很喜鲫魚豆腐湯,可她這會聽到“鲫魚”二字,便下意識地想要幹嘔,她隻得假裝不經意地端起茶杯,喝了幾口桂花龍井茶壓壓驚。
這時電話響了。
安汐在電話那頭焦急道,“可找到你了,艾玲姐和姐夫吵架了,我往救濟社和婷芳那裡打電話都沒找到你。你快來艾玲姐家裡吧。”
二哥和二嫂吵架?聞所未聞,二哥和二嫂可是婉凝見過的最舉案齊眉的新派夫妻了。
穿上大衣,特意換了雙暖和的靴子,跟蘇媽媽道,“我有事去趟二嫂家,您給我煮點粥,我回來吃。”
“三少奶奶,我把湯煮好,您回來自己熱一下哦。”蘇媽媽一邊收拾着鲫魚一邊大聲道。喝哪門子粥呀,鲫魚豆腐湯,又滋補又暖和,個麼喝湯補營養多好。
婉凝到艾玲家時,見二哥的車子沒停在院子裡,進了門,安汐小聲對她道,“我來的時候姐夫剛拿着行李出去,Aline姐說他要是出門便再也不要回來了。姐夫頭也不回地走掉了,你說他會不會真的以後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