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杯戰争是一場獻祭的儀式。
表面上,聖杯戰争是七位魔術師擔任禦主-Master,召喚出七位神話傳說中或曆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英雄的靈魂,成為自己的從者-Servant,來争奪聖遺物的舞台。
實際上,在聖杯戰争中,由魔術師所召喚出的‘英雄的靈魂’并不是英雄本人。
所謂Servant是類似使魔的存在。
它們僅僅是英雄的複制體罷了。Servant的性格、能力、思維模式,都不過是某位英雄的信息複制品。現界之際,Servant會最先獲得‘靈核’──待魔力構成肉身以後,靈核會被肉身包裹其中。
因此,對于Servant來說,所謂的靈核就等同于要害。好比人類的腦袋與心髒。而當英靈戰敗時,靈核會由小聖杯回收、儲存。
至于‘靈基’則是Servant的軀殼。
如果說,從者的靈核,定義了英靈的身份信息,那麼,從者的靈基,便決定了‘階職’──最常被召喚的Servant階職共有七種,分别是:弓兵(archer)、劍兵(saber)、槍兵(lancer)、暗殺者(assassin)、狂戰士(berserker)與魔術師(caster)。
到了聖杯戰争的尾聲,艾因茲貝倫創造的小聖杯,會将吸收的靈核轉化為魔力,再一口氣解放。這陣解放,會産生出一股‘回歸英靈座’的力量,并且打開從世界内側通往世界外側的孔洞,因此,聖杯戰争的勝利者,隻要通過小聖杯,就能接觸到世界外側無窮無盡的魔力,實現自己的願望。
按照上述理論:聖杯,的确是貨真價實的萬能許願機。
……然而,如此理想的獻祭儀式,隻維持到Servant-安哥拉曼紐(Angra Mainyu)被艾因茲貝倫以複仇者(avenger)的階職給召喚出來為止。
第三次聖杯戰争期間,名為‘安哥拉曼紐’的英靈戰敗,為聖杯所吸收。從那一瞬間起,安哥拉曼紐本身代表的‘此世間全部之惡’的概念污染了聖杯純潔無暇的魔力。
曾經不具備思想的‘聖杯’萌生了想要誕生的意志,同時,也醞釀了想要殺人的惡念。
這便是聖杯戰争隻可能帶來不幸的真相。
─ ─ ─ ─ ─ ─ ─ ─ ─ ─
2004年1月31日。
第五次聖杯戰争之初。
英靈衛宮以archer的階職現世。
他是七名Servant之一。他的Master是17歲的遠坂凜。
在生前,他也曾經以Master的身份參與第五次聖杯戰争。
對。生前,他的名字是‘衛宮士郎’。
非常好笑的是,當他第一次參戰時,全程就沒發現過自己的世界可差一點點就會因為安哥拉曼紐的降生而滅亡了。當年,17歲的他打敗言峰绮禮,告别了消失的saber-阿爾托莉亞,随後便拜師于遠坂凜,前往時鐘塔學習魔術了。
他曾經天真地以為:聖杯戰争的黑幕,不過就是言峰绮禮的陰謀而已。
因為沒能察覺艾因茲貝倫的陰暗面,所以返鄉後的他,不得不見證伊莉雅的死亡。因為不曉得櫻承受了多少年可怕的虐待,所以他不得不在黑聖杯暴走以前,親手把妹妹一樣珍貴的櫻給殺掉。
直到後來。
2004年1月31日。
他又一次參加了冬木市的第五次聖杯戰争。不過這次是以Servant的身份。
古怪的是:這場戰争與他記憶中的狀況截然不同。
這、比起他17歲時,曾經面對的絕境,更困難千倍百倍。
安哥拉曼紐可能導緻的威脅,對于這個扭曲的世界而言,反而顯得無足輕重了。
這個世界的狀況已然嚴峻到,即使宇宙毀滅了,代表地球意志的‘蓋亞’與代表靈長類意識集合體的‘阿賴耶’也從未有過任何動靜。仿佛被什麼更高位階的存在抑制着。祂們每一次都沒有反抗就接受了滅亡。
……難道,這個世界的敵人、是連世界抑止力也束手無策的敵人?
英靈衛宮無法得知這個問題的答案。
同時,他也完全無法想象:眼前的‘第五次聖杯戰争’究竟重啟過多少次了?
有一千遍以上嗎?
有超過一萬遍嗎?
會不會更多?
會不會,這個世界已經重啟過上億,甚至上兆遍,隻是所有人都不記得?
英靈衛宮無法估算具體的重啟次數。
不是因為他沒有計算,而是因為他沒辦法計算。
Servant無法記得大部分輪回中發生過的事。雖然相較于什麼也無法記住的人類,Servant的處境要好上一些。但是在眼前這個看不見終點的莫比烏斯循環中,英靈衛宮能記得的片段,依舊是少數中的少數。
……因為這個世界的外側,目前正包裹着一層龐大的力量夾層。
用一個有點粗糙的譬喻來形容:假設世界本身是一顆巨大的氣球。那麼,人類與地球上的萬物,自然都包裹在這顆氣球之中。
想要離開氣球的内側,隻能通過在氣球表面上戳出一個破洞來才可以。
然而,現在氣球的外側,卻被一個巨大袋子給包裹住了。即使有誰戳了個洞,成功從氣球中跑出來,也沒辦法逃離氣球外面的那個大袋子。
同時,這個事實本身呢,造成了人類與英靈之間的差異:因為偶爾,在戰敗後,英靈的靈核會被小聖杯收集又解放。解放後,靈核會通過孔洞前往世界的外側──那麼,在這種狀态下的靈核,便會處于一種‘雖然受到力量夾層阻擋,無法順利回歸到英靈座,但也沒有存在于世界的内側’的特殊位置。于是,即使世界的時間逆轉,靈核也不會受到時間倒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