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回廊上的雕花窗棂灑下,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映在她們的身上,卻無法驅散她們心中的陰霾。
一路上,偶爾有幾個丫鬟路過,見到二夫人,都趕忙行禮,二夫人隻是微微點頭示意,腳步匆匆。
不多時,她們便來到了老夫人居住的院子。
院子裡種滿了各種花卉,隻是因為大旱的緣故,許多花兒都失去了往日的嬌豔,顯得有些萎靡。
二夫人帶着謝依雲走進正房,屋内布置得溫馨而又不失莊重。老夫人正坐在炕上,手中拿着一本佛經,身旁的小丫鬟正輕輕地為她捶着腿。
二夫人走到老夫人面前,微微欠身行禮,說道:“母親,兒媳有要事相商。”老夫人擡起頭,看到二夫人焦急的神色,放下手中的佛經,擺了擺手示意小丫鬟退下。“依雲,把資料呈給老夫人。”二夫人轉頭對謝依雲說道。謝依雲趕忙上前,雙手将資料恭敬地遞給老夫人。
老夫人接過資料,戴上老花鏡,認真地看了起來。随着目光的移動,她的眉頭也漸漸皺了起來,那原本慈祥的面容上此刻滿是憂慮。
她的手指輕輕摩挲着資料上的字迹,似乎在思考着其中的深意。“這大旱的情況,比我想象的還要嚴重啊。”老夫人歎了口氣,緩緩說道。
二夫人在一旁點了點頭,說道:“母親,兒媳也是這麼認為的。侯府雖說經曆過幾次大旱,但這次的數據顯示,無論是受災面積還是持續時間,都遠超以往。咱們侯府的田莊、佃戶,還有府中的各項事務,都将受到極大的影響。兒媳實在不知該如何應對,所以特來請教母親。”
老夫人放下資料,靠在身後的引枕上,閉上眼睛沉思了片刻。
過了一會兒,她睜開眼睛,說道:“此事幹系重大,需得從長計議。
等老大和老二回來了,咱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好好商議商議。”二夫人應了一聲“是”,心中雖然依舊焦急,但也知道老夫人說得在理。
謝缪和謝淼神色匆匆地踏入侯府,一路穿過曲折回廊,徑直朝着老夫人所在的主廳走去。廳内燭火搖曳,老夫人正端坐在主位上,手中那份數據資料在昏黃燈光下泛着神秘的光澤。
謝淼和謝缪微微欠身,向老夫人行了禮。
謝淼看了老夫人手中的資料上,不禁微微皺起了眉頭,眼中閃過一絲疑惑。
他上前一步,輕聲問道:“母親,知府衙門都未曾上報這些信息啊,您是怎麼查到的?”
此言一出,廳内原本還算平和的氣氛瞬間變得微妙起來。所有人的目光像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齊刷刷地朝着夏晚桑投去。
一時間,夏晚桑仿佛置身于聚光燈下,成為了衆人矚目的焦點。
夏晚桑心中雖微微一緊,但面上依舊淡定從容。然後不緊不慢地開口。
“那日,我如往常一樣出府采買些物件。路過城中集市時,集市上的人群熙熙攘攘,喧鬧非凡。我正打算去布莊挑選幾匹綢緞,卻聽到不遠處有幾個商販模樣的人在低聲交談。其中一人神色慌張,聲音壓得極低,可在那嘈雜的環境中,卻莫名地鑽進了我的耳朵裡。”夏晚桑頓了頓,端起一旁桌上的茶盞,輕抿了一口,潤了潤喉嚨。
“他們說,今年莊稼收成怕是要大打折扣。本以為隻是尋常的抱怨,可我越聽越覺得不對勁。其中一人提到,他親眼瞧見大片大片的麥苗都出現了異樣,葉子枯黃卷曲,像是被一種不知名的蟲害侵蝕。而且,他們還提及糧行似乎已經收到了風聲,正在暗自囤糧,準備擡高糧價呢。”夏晚桑繼續說道,語速不疾不徐,每一個字都清晰地傳入衆人耳中。
“我當時心想,此事或許關系重大,便多留了個心眼。随後,我佯裝閑逛,靠近了那些糧行。隻見平日裡門庭若市的糧行,如今卻大門緊閉,偶爾有幾個夥計進出,也是神色匆匆,懷裡還抱着賬本之類的東西。我悄悄打聽了一番,得知這些糧行都在緊急統計庫存,似乎在為即将到來的某種變故做準備。”夏晚桑微微眯起眼睛,回想起當時的場景,語氣中多了幾分笃定。
“不僅如此,我還聽聞一些農戶們私下裡也在議論紛紛。他們說,今年雨水反常,該下雨的時候不下,不該下雨的時候卻暴雨傾盆,莊稼被折騰得夠嗆。有些地方的土地都幹裂了,種子播下去根本發不了芽。我找了幾個農戶詳細詢問,他們都唉聲歎氣,滿臉愁容,對今年的收成毫無信心。”夏晚桑微微歎了口氣,眼中流露出一絲憐憫。
“我将這些聽到的零散信息一一記在心裡,回來之後,又仔細整理了一番。想着或許能對侯府有些用處,便告知了三小姐。”夏晚桑說完,再次環顧四周,隻見衆人的表情各不相同。
“沒想到你一個小小丫鬟,竟有如此心思。”謝淼忍不住開口誇贊道,語氣中帶着幾分真誠。
“是啊,夏晚桑,這次你可立了大功。”謝缪也跟着附和道,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夏晚桑謙遜地低下頭,輕聲說道:“奴婢隻是做了該做的,希望能為侯府分憂。”
老夫人看着夏晚桑,眼中滿是欣賞,說道:“此女心思細膩,觀察入微,日後定能成大器。從今日起,你便不用再做那些粗使丫鬟的活兒了,跟在三姑娘身邊,好好曆練曆練,輔助三姑娘。”
夏晚桑心中一喜,連忙跪地謝恩:“多謝老夫人恩典。”
從這一天起,夏晚桑的命運在侯府中悄然發生了改變。
而她所帶來的這些關于糧食、莊稼的信息,也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一顆石子,在侯府乃至整個城中激起了層層漣漪,一場圍繞着糧食的暗潮正在悄然湧動……
謝缪和身旁之人聽聞夏晚桑所言,心中雖泛起波瀾,卻也不會輕易輕信。畢竟他們出身侯府,家族曆經百年風雨,身為世家貴族,向來有着自己獲取消息的門道。
謝缪微微眯起眼睛,眼神中透着世家子弟特有的謹慎與思量,對身旁之人使了個眼色,輕聲說道:“夏晚桑這話,雖不知真假,但事關重大,不可忽視。咱們得派些可靠的探子出去,好好探探情況。”那人立刻心領神會,點頭應下。
很快,侯府的探子們便如四散的螞蟻,迅速行動起來。
他們穿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奔走于京城周邊的各個村落與城鎮。
有的喬裝成普通百姓,在田間地頭與老農閑聊,打聽莊稼和麥苗的生長狀況;有的扮作糧行夥計,在糧行裡忙碌,實則留意着糧價的細微變動以及糧食的儲備情況;還有的混入茶館酒肆,在嘈雜的人聲中,捕捉着有關天氣的各種傳聞。
不出幾日,探子們陸續歸來,将收集到的資料一股腦兒呈到謝邈面前。
謝缪坐在書房的案幾前,神色凝重地翻閱着這些資料。隻見那一本本記錄冊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各種信息。
天氣方面,京城周邊多地已連續數月降水稀少,空氣異常幹燥,許多河流的水位明顯下降;莊稼地裡,麥苗因缺水而顯得萎靡不振,葉片泛黃卷曲,生長态勢極為不佳;糧行裡,糧食價格開始悄然上漲,一些糧商已經敏銳地察覺到了危機,囤貨惜售的迹象愈發明顯。
謝缪看着這些資料,眉頭越皺越緊,臉上的憂慮之色愈發濃重。他深知,這些迹象綜合起來,極有可能預示着一場大旱即将來臨。此事關乎民生,非同小可,必須盡快告知皇帝。
第二日清晨,天色尚早,京城的街道還籠罩在一片朦胧的霧氣之中,謝缪便早早起身,穿戴整齊,前往皇宮參加早朝。皇宮内,大殿之上,文武百官分列兩旁,氣氛莊嚴肅穆。
待衆人行禮完畢,皇帝端坐于龍椅之上,目光緩緩掃過下方的臣子,開口問道:“衆愛卿,今日可有要事啟奏?”
謝缪趕忙出列,雙手捧着笏闆,神色恭敬卻又難掩焦急,高聲說道:“陛下,臣有要事奏明。近日,臣聽聞一些關于京城周邊天氣與莊稼的傳聞,心中憂慮,便派了人手去仔細探查。如今得到的消息着實令人擔憂,據臣收集的資料來看,京城周邊多地已連續數月降水稀少,莊稼地裡的麥苗因缺水生長不良,糧行裡的糧食價格也開始有所波動。種種迹象表明,一場大旱極有可能即将降臨。”
此言一出,大殿内頓時一片嘩然。
衆大臣們交頭接耳,紛紛議論起來。
有的面露驚訝之色,似乎對這突如其來的消息感到難以置信;有的則眉頭緊鎖,開始思索大旱若真的到來,将會給國家和百姓帶來怎樣的影響。
皇帝的臉色也瞬間變得凝重起來,他向前微微傾身,目光緊緊盯着謝邈,問道:“謝愛卿,此事你可确定?”
謝缪挺直脊背,語氣堅定地說道:“陛下,臣不敢有絲毫懈怠,派出去的探子皆是辦事得力之人,收集的資料詳實可靠。臣雖不敢斷言大旱必定會來,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形勢極為嚴峻,還望陛下早做打算。”
皇帝靠向椅背,陷入了沉思。片刻後,他擡起頭,目光掃視着下方的臣子,說道:“衆愛卿,此事關乎我朝百姓的生計,不可掉以輕心。諸位可有應對之策?”
大臣們紛紛陷入思考,一時間,大殿内安靜下來,隻有偶爾傳來的幾聲輕微的咳嗽聲。過了一會兒,一位老臣出列,緩緩說道:“陛下,依老臣之見,當務之急是組織百姓修繕水利設施,開挖溝渠,以便在幹旱時能夠引水灌溉莊稼。同時,可在各地設立糧倉,加大糧食儲備,以防糧價飛漲,百姓無糧可食。”
其他大臣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建議派遣官員到各地巡查,督促百姓做好抗旱準備;有的提議減免受災地區的賦稅,減輕百姓負擔;還有的提出要組織人力尋找新的水源,以解燃眉之急。
皇帝認真傾聽着大臣們的建議,不時微微點頭。待大臣們發言完畢,他說道:“衆愛卿所言極是,此事就交由諸位愛卿負責,務必盡快落實,切不可讓百姓受苦。”
大臣們齊聲應道:“臣等遵旨!”
早朝結束後,謝邈走出皇宮,望着天空中那略顯蒼白的太陽,心中默默祈禱,希望這場即将到來的大旱能夠得到妥善應對,百姓們能夠免受苦難。
而他自己,也暗暗下定決心,要在這場即将到來的危機中,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國家和百姓出一份力。
此後的日子裡,京城内外一片忙碌景象,大家都在為應對可能到來的大旱而緊張籌備着,整個京城仿佛被一種無形的壓力所籠罩,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命運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