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召開村道擴建及學校籌建村民議事會的通知
各位村民:
為進一步改善我村交通條件,完善教育基礎設施,經大隊研究決定,将于本月19日(星期四)晚8時在石牛小學召開村民議事會,專題商讨以下事項:
1. 國道分岔處(三坪村口)至牛浸塘(含外屋、裡屋)路段擴建工程
2. 新校籌建相關事宜
為豐富村民文化生活,會議期間将特邀我縣牛娘戲劇團進行專場演出。誠邀全體村民屆時準時參會,共商村務,同賞戲曲。
特此通知
石牛村村民委員會
1985年12月19日
注:請各村民小組長做好通知傳達工作,确保戶戶知曉。
通告一經張貼,消息便如春風般迅速傳遍全村,在村民中激起陣陣漣漪。人們奔走相告,臉上洋溢着期待的神情,整個村子都籠罩在一種節慶般的氛圍中。
會議當天,家家戶戶的炊煙比往常早了一個時辰升起。村民們早早地備好晚飯,三三兩兩地向石牛小學彙集。他們懷揣着各自的心思:有白發蒼蒼的老戲迷,隻為聆聽那熟悉的牛娘戲唱腔;有愛熱鬧的年輕人,想借機感受這難得的聚會;有久未見面的老友,打算借此機會叙叙舊情;還有羞澀的年輕男女,盼着能在戲台下的光影中暗訴衷腸。當然,更不乏心系家鄉發展的熱心村民,他們此行的目的,是要為修路建校的大事獻計獻策。
像古潤龍這樣的年輕人,自然不願錯過這場盛會。他向來愛熱鬧、好面子,平日裡就講究穿着打扮,如今遇上這樣難得的場合,更是格外用心拾掇自己。他翻出唯一一件壓箱底的深藍色西裝——那是他平日裡舍不得穿的寶貝,雖然已經半新不舊,但卻是他最體面的行頭。内搭一件洗得發白的棉布襯衫,盡管西裝穿在身上略顯緊繃,但三個挺括的口袋和筆直的肩線,反倒襯得他身闆格外挺拔。
他又穿上那雙陪伴多年的黃色大頭皮鞋,牛皮鞋面雖然已經泛白起皺,卻被他擦得锃亮。他站在斑駁的鏡子前,仔細地将頭發梳成中分頭,左右端詳片刻,這才滿意地點點頭。鏡中的青年神采奕奕,讓他不由得挺直了腰闆。帶着幾分自得,他邁着輕快的步子向外屋走去,準備邀上好友李八一同赴會。
要說最迫不及待的,還得數村裡那群上學的孩子們。他們連晚飯都顧不上吃完,就三五成群地往學校跑。那條通往學校的小路,他們閉着眼睛都能走,根本不需要大人帶領。孩子們就像籠中放飛的鳥兒,叽叽喳喳地歡快穿過田間小路。
正在竈房忙活的古潤文聽到屋外小路上傳來古林盛那熟悉的口哨聲,立刻把鍋鏟往竈台上一扔,像離弦的箭一般沖了出去。他邊跑邊喊:“等等我!”話音未落,人已經消失在屋外下坡的林蔭道盡頭,隻留下一串急促的腳步聲。
古潤石聞聲也追出來張望,發現不是古林澤在吹口哨,又趕緊折回竈房,接手弟弟沒幹完的活兒。他一邊往竈膛裡添柴火,一邊盤算着:還是先把肚子填飽再說,反正戲台子又不會長腿跑掉。
戲台搭建在學校教室後面的操場東側,是用學生的課桌并排而成。戲台上面挂了一幅幕布,把戲台隔分為幕前幕後。戲台的前端左右兩側,分别綁着兩根碗口大的長竹子,竹子的最上頭纏着一個大号燈泡。接電的電線是從四年級的教室後窗連接出來的,由于窗戶低矮,村民們就用一條長長的木杈頂起來,高度基本與戲台上的燈泡保持一緻。木杈上也吊着一個燈泡,這是唯一一個方便大家走動的照明燈泡,但風一吹燈泡和電線便搖搖曳曳,仿佛在空中跳舞。
戲台前的空地上,幾十張學生木凳整齊地排成三列。中間那列的後四排,已經坐着七位來自牛肚村的中年戲迷——四位婦女和三位男子。他們都穿着洗得發白的土布衣裳,雙手規規矩矩地放在膝上,臉上帶着莊稼人特有的憨厚神情。為了搶占最佳觀賞位置,他們早早地就趕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