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慶隆氣得頭發絲都要根根炸起。好在這會兒時間還早,于大有沒在家,這事還不能定。
周月華也不能自己拿主意,便對媒人客客氣氣道:“方秀才的美名我們是早就聽說過的。隻是兩家往日裡并沒有什麼來往,再說婚姻是大事,我得和我家當家的商量商量才能答複您。”
這媒婆也姓周,很和氣,笑說:“應該的。那最晚什麼時候能回我個信呢?”
周月華說:“明日晌午之後吧。”
媒婆說:“行,那我明日晌午之後再來。不過有一事還要麻煩小兄弟。這事成了自是極好的,可萬一不成,咱們就當我今日沒來過可好?”
周月華道:“您放心,我明白該怎麼做。”
畢竟是秀才家裡來說親,還是說他們這樣小門小戶的人家。找了個他們都不認識的媒人,大約也是怕事情不成再被人傳出去不好聽,這眼生的人起碼不會一眼被瞧出是做媒的人。
周月華拿了片紅紙包了九文錢作禮金。這是他們這裡的規矩。
媒人笑着收下喜錢便回去了。周月華送到門口,注意到這人是往西走的。有人見了打招呼,但媒人沒接話隻是笑笑便過了。
于慶隆說:“阿爹,這人該不會是來騙紅包錢的吧?”
周月華笑說:“不會。這人不是咱村子的人,也不是鄰村的。這麼跑一趟大半日就要用掉了,來騙這九文錢多不值當。倒是你跟這位方秀才,什麼時候認識的?是就那次賣木玩?”
于慶隆說:“倒也不算。”
他老老實實講了之前在河邊遇到方戍的經過,說完輕歎一聲。
周簡兒道:“小弟怎麼不高興?這是多好的事情啊,等父親回來定下了,說出去叫那些哥兒們羨慕去。”
于慶隆說:“大嫂,那我要說我不想嫁到方家,你會不會覺得很奇怪啊?”
周簡兒迷惑得很:“可是為啥不想嫁?那方秀才人不是很好嗎?”
她娘家雖也不遠,卻不是在下溪村,便對這個方秀才并不了解,隻是聽說過有這麼個人。但是個秀才,又那麼年輕,家裡還有那許多田地,又能與小弟買木玩,這不是頂好的親事?
于慶隆不知該怎麼說。這裡問題實在是多得數不清。
假如他真嫁到方家,他跟方戍有沒有感情這事都先不提,他能繼續跟師父學醫嗎?兩村離着三四裡地,他每天來回就要半個時辰。還有,這裡把結婚生育看成天大的事,他跟方戍在一起都沒有什麼感情基礎,他根本沒考慮過跟對方發生關系,那孩子打哪來?時間久了方家能願意?更别說他就沒想過生孩子。
但他也絕對不可能接受另一半搞小妾養外室這種行為。
而且如果真成了親,那他就要跟方戍綁在一起,以後再想自由可就難了。
綜合以上考慮,他跟方戍就不合适,可這能說麼?很明顯家裡人都特别高興。他們或許覺得天上掉了餡餅,有些惶恐,但絕沒有不願意。
方戍是真·給他出了個難題。
如果是像趙老四跟李大這樣的人家,他拒絕得合情合理,家裡人也能同意。可方家呢?就像大嫂說的那樣,為啥不想嫁?在這裡的人看來,這就是個打着燈籠都找不到的好人家,多少人擠破了頭都想嫁。
他不想嫁,是讓人理解不能,甚至可以說是自私的想法。
于慶隆連去搬石頭的心情都沒了。
夜裡于大有回來,簡單吃了口飯,接着一家子便都看向于慶隆。
于大有問道:“隆哥兒怎麼想的?”
于慶隆說:“父親,我明日見過師父再決定您看行麼?”
他沒有一口咬定不嫁是因為,縱然他知道這事有萬般的問題,卻也有千般的好處。不說别的,方戍家裡條件比他家好太多,他去了肯定也要幹活,但起碼不用再擔心将來可能餓肚子的問題。
方戍還有學問,想來書也不少,他去了能看的書會變多,筆墨紙硯應該也能讓他用。
再者就是方戍喜歡他做的小東西,這說明這家夥有一些興趣愛好,不會很無聊。并且還知道給一個幫助過自己的人分糖餅吃,說明應該不摳,心地也好。
但這其實都不是最重點。
重點是他去方家,能為家裡減輕負擔,并且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白家應該也不會再不讓白晚秋嫁過來了。
當然他也可以咬死了就是不去,但那樣一家人的關系真的還能很好地維系下去麼?
關心一個可憐的人,和關心一個不識好歹的人那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或許家裡一時不會怨他,但日久天長呢?
周月華問:“隆哥兒,前頭趙老四跟李大都不是什麼好人,你不想嫁,阿爹明白。可是這方秀才模樣俊,又有功名在身,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事,你為啥不高興?”
于慶隆道:“阿爹,我是怕一旦同意了這門親事,我就不能再跟師父學醫。”
周簡兒不解道:“可是你嫁過去就是秀才夫郎,還是正室夫郎。以後沒準還能做官夫郎呢,這不是要比當大夫好百倍?”
于慶家說:“是啊,這可是祖墳上冒青煙的事。萬一真錯過了,以後後悔都來不及了。”
于慶隆默不作聲。
或許是因為他把“不想嫁”的心情明顯的寫在了臉上,于大有說:“方家确實是好人家沒錯,可說到底兩家門不當戶不對。萬一隆哥兒在那受了委屈,咱們想為他出頭都難。”
畢竟誰敢打秀才公?秀才見了縣官都不用跪,這可不是一般的兒婿。
于慶隆說:“明日我見了師父之後再定可以嗎父親?我有些事想聽聽師父的看法。他老人家跟方家熟。我還是不想放下學醫的事,看他老人家能不能幫我拿些主意。”
于大有道:“也好。那你明日見過莫大夫再說。若你實在不想要這門親事,那拒了也無妨。隻是隆哥兒你一定要想清楚,拒了方家,咱往後想再嫁個好人家可就更難了。”
事實上嫁不出去都是有可能的。被退了三次親,大部分人都會覺得這被退親的人家一定有什麼問題了。
周月華道:“可若是不嫁,要被人說得一輩子擡不起頭來,那哪能受得住?”
于慶隆道:“您看現在外面有幾個人敢當面說我的閑話?頂多是背地裡說上幾句。可背地裡嚼舌根的人那麼多,不說我也會去說别人,那又進不到我耳裡。所以阿爹不用擔心,我沒事。就是苦了你們受我連累。”
于大有道:“都是自家人,别說這樣的話。”
周簡兒說:“受點連累倒也沒什麼,隻是若這親事不成便可惜了,往日裡那些說小弟不好的人,他們要是知道方家來提親,就要小弟,指不定多氣呢,我想想都覺得痛快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