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纨绔世子太撩人 > 第8章 第八章

第8章 第八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就很委屈,明明自己什麼都沒做,為何父皇要發這麼大火?

但讓讓他啊,十分膽小,不敢問緣由,更不敢多說什麼。

他唯一敢的,也就隻有閉嘴了。

……

乾清宮,皇帝正蹙着眉批閱着一份份奏折。

當他批閱到最後一份奏折,緊皺的眉頭舒展了起來。

那是一本參遼王世子的奏折。

奏折上說遼王世子荒淫無度、蠻橫無道,入京以來不僅在青樓夜夜笙歌,還強闖太玄閣,搶走國師的字畫。如此無良世子,還請皇帝陛下狠狠地處罰他。

皇帝把這本奏折放在一旁,喚來自己的貼身太監,讓他帶一份禮,代遼王世子給國師緻歉。

太監走後,大明天子哈哈大笑,樂不可支。

他這個侄兒纨绔,他很開心。

蕭靖越是纨绔,他便越開心。

侄兒的纨绔之舉,是裝給他這個皇帝看的,他知道。

不過天下人不知道。

他們以為遼王世子蕭靖是真的纨绔。

這就夠了。

大明天子蕭邦處理完奏折,遙望北方。

他的心腹大患遼王,在那裡。

蕭陽卓爾不群,手下兵強馬壯,其藩地又緊鄰京州。自他登基以來,便有如芒刺在背,沒有一日睡舒坦過,無時無刻不在擔心蕭陽造反。

盡管他知道,大哥一身浩然正氣,根本不屑于行謀反之事。

比起皇位,蕭陽更在意自己的羽毛,他不能容許自己的政治生涯有任何的污點。

可他蕭邦還是害怕啊。

畢竟自己的曾祖父可就是藩王篡位得來的皇帝。

有了前車之鑒,這讓他怎能不心驚膽戰?

多年來他勵精圖治,一刻也不敢懈怠,生怕被蕭陽逮住機會,端了他的龍椅。

蕭邦做夢都想殺死蕭陽,可遼王名聲極好,以至于他這個皇帝根本找不到任何理由能夠除掉他。

好在他蕭邦比蕭陽年輕,他可以熬,熬到遼王老死,屆時整個大明将徹底掌控在他的手中。

然而上天是公平的,蕭陽會老死,他也會。

在朝中的多年深耕,使其根基穩如泰山。除了蕭陽,他無懼任何人。

他可以無所畏懼,其繼承人卻沒有那份本事。

太子蕭讓有幾斤幾兩,他這個做父親的再清楚不過了。

在此等境況中,倘若遼王世子極為出色,此消彼長之下,在其死後,他們這一脈的江山将會置于風雨飄搖之中。

一旦蕭靖帶領遼地軍隊反叛,自己的兒子蕭讓絕無鎮壓下來的可能。

故而遼王隻能有一個廢物兒子,如若不然,他将會沒有兒子。

這一點遼王也知曉,是以他的兒子便成為了一個纨绔。

蕭靖每纨绔一分,就會離那龍椅遠上一分。

他愈是纨绔,蕭邦就愈是安心。

纨绔是裝出來的也無妨,因為面具戴久了,人們便會将面具當作他的本來面目,從而對他厭惡至極,同時懷疑他是否有鎮守北方的能力。

等蕭陽一死,自己便可以順理成章地将遼地二十萬大軍的兵權收回來,蕭靖也就成了待宰的羔羊,不足為懼。

屆時将無人再能威脅到父子二人的江山。

昨夜一宿沒睡,今兒批閱了一桌子奏折,又想了些糟心事,皇帝有些頭昏腦漲。

他揉了揉眉心,苦笑道:“父皇啊父皇,你真真将權術玩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哪怕是死去十餘年,你的兩個兒子也未能脫離你的掌控……”

時間回到十九年前……

乾元十七年,皇帝病重,瀕臨死亡。

此時太子未立,群臣聯名上書,請求天子趕快把儲君之位定下來。

就在上書的第二天,宮中就傳出了立太子的消息。

太子自古立長不立幼,立賢不立庸。

蕭陽風華絕代,文武雙全,又是嫡長子。

誰都以為,未來的皇位會是大皇子的。

蕭邦從未想過要争太子之位,其他幾位皇子也都沒有想過。

他們,都不敢想,因為大皇子太過出類拔萃。

可東宮的歸屬,卻讓所有人驚詫萬分。

二皇子蕭邦,竟被立為太子!

幾乎所有朝臣都覺得皇帝陛下瘋了!

棄奔逸絕塵的嫡長子于不顧,立一個平庸無奇的庶子為未來國君,這不是瘋了是什麼?

請皇帝另立儲君的奏折如雪花一般飛入宮中。

乾元天子并未理會,執意要立自己的二兒子為太子。

皇帝的威嚴不可侵犯,他意已決,群臣也無可奈何。

蕭邦成為太子已是闆上釘釘的事情。

後來,蕭邦入宮,詢問自己的父皇為何立他為儲君。

皇帝蕭漠隻說了一句當時的蕭邦無法理解的話:“為了大明。”

蕭漠是一個了不起的君主,他登基時的大明正處于一個内憂外患的階段。

年少意氣風發的他,想讓暮氣沉沉的大明重新綻放出活力。

事實上他也做到了。

乾元天子将制衡之術運用到了極緻。

憑借此術,他将權力從奸佞權臣手中奪了過來,并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皇權在他這裡達到了本朝的巅峰。

蕭漠整頓朝綱,平衡着各個能臣手中的權力,讓他們為自己效命,為大明的建設竭盡全力。

内憂就此解決。

大明的國力蒸蒸日上。

他又扶持北方沙漠民族烏桓,助長它的野心,挑撥其與柔然的關系,使之與柔然對立。

柔然有烏桓制衡着,自然不能毫無顧忌地進攻大明,遼地以北的柔然騎兵也被柔然抽走不少,用以對付烏桓。

外患暫時得到了緩解。

大明底子太薄,盡管他勵精圖治,卻仍是沒有将其發展成一個強國。

他将要死去,想要大明成為舉世無敵的雄國的這一願望,隻能當作遺願,由自己的後輩來完成。

那麼未來皇位的歸屬,就變得尤為重要。

大皇子蕭陽志大才高,若他擔任國君,則必定是位明君,是一位比他蕭漠更優秀的皇帝。

隻是蕭漠了解這個兒子,素有雄心壯志,銳氣極盛,想當一代雄主,名垂青史。

想要功垂竹帛,光是做明君是不夠的,還需開疆辟土才可。

蕭陽絕對會傾國之力征戰北方,想方設法也要将其納入大明的版圖。

但說句不客氣的話,北方那廣袤無垠的草原和荒漠在那群騎馬的蠻夷眼裡是沃土,可對以農耕立國的大明來說,就是一雞肋,哪怕将其征服下來,也毫無益處。

世人皆言漢武大帝蕩平四方,功蓋千秋。

蕭漠并不否認他的功績,不過俗話說一将功成萬骨枯,漢朝付出的代價也是慘重的。

因為他的窮兵黩武,大漢不僅國庫變得空虛,而且民間十室九空,哀鴻遍野,整個國家差點就分崩離析。

好巧不巧,他的大兒子不敬天,不敬地,甚至不敬他這個父親,唯一景仰的人正是漢武大帝。

萬一蕭陽學武帝,家底薄弱的大明結局隻會比大漢更加糟糕。

奪得北地倒是容易,可那群蠻夷居無定所,打不過就跑,跑得比兔子還快,想徹底剿滅他們,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草原和荒漠無險可依,占領敵方領地卻又無法消滅敵軍的有生力量,那也隻是讓己方當活靶子而已。

自己那大兒子可受不了這窩囊氣,他會以攻為守,主動出擊。

但主動出擊又能如何,人家惹不起還躲不起嗎?要想找到占據地利優勢的蠻夷土著,那無異于大海撈針。

待你兵困馬乏,那群蠻夷又會重新殺回來,十分惡心。

開弓沒有回頭箭,隻要蕭陽鐵了心地要将北地納入大明版圖,那整個國家将會深陷戰争的泥潭。

戰争會不斷吞噬大明的氣血。

縱使大明的氣血充沛似海,也總有被吸幹的一天。

要是再下一任國君昏庸無能,那群蠻夷趁虛而入,大明就得玩完。

讓蕭陽當太子,他不放心。

二皇子蕭邦秉承中庸之道,開拓不足,守成有餘。

當然這裡的守成有餘僅限于大明沒有外患的情況下。

可問題就在于大明有一個強敵,他們會不斷侵擾大明邊境。

此等處境下,蕭邦當皇帝,大明會非常的穩定。

穩定地走下坡路。

三皇子四皇子則完全沒有考慮的必要,把大明交給他們,無異于自毀長城。

蕭漠苦思冥想了一日,終于思索出了一個自以為的萬全之策……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