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夏,首爾江南區,明志未來補習中心。
安娜站在略顯擁擠的衛生間洗手台前,最後一次審視鏡中的自己。鏡中人已不再是那個被生活碾磨得灰頭土臉的模樣。她咬緊牙關,花掉了身上接近所有的積蓄——那是養老院母親下個月的費用,她隻能祈禱這次豪賭成功。
在發型工作室,她的頭發被精心修剪,染成了和記憶中李安娜相似的栗色調,燙出時髦卻不過分招搖的微卷弧度,垂落在肩頭。一套租來的、接近全新的、質感尚可的香奈兒風格黑色粗花呢過季款套裝,被她整理得一絲不苟。
耳垂上兩顆小小的高仿珍珠耳釘是最後的點綴。還有一個輕奢的通勤包。
鏡中的人,眉眼間那份揮之不去的凜冽和刻意模仿的淡漠儀态,竟與江南區街頭那些家境優渥的年輕女孩有了幾分模糊的神似。李安娜的影子,被她強硬地嫁接在了自己身上。
她整理完畢以後,安然得體地踏入了明志未來補習中心。
“李小姐?”前台穿着制服的小姑娘看到進來的煥然一新,連頭發絲兒都散發着錢味兒的美貌女子,略微從前台探出頭,語氣帶着一絲不确定和驚豔,“請跟我來,院長在等您面試。”
樸院長,一個四十多歲、精力充沛卻略顯油膩的男人,桌上堆滿了教材和學生檔案。他翻看着安娜遞上的那份簡曆,目光在“首爾外國語高中畢業,曾拿到首爾大學錄取通知書,哈佛大學哈佛學院就讀”和“主修哲學”幾行字上停留了很久,眼睛亮得驚人。
首爾外國語高中畢業、哈佛就讀的在校生來他們這種中型補習機構?簡直是天上掉金蛋!
“嗯…李小姐,哈佛大學,非常好的背景!”樸院長搓着手,努力讓自己顯得更專業,“我們中心……嗯,非常歡迎您這樣的人才!您之前在……劍橋市?回國是探親還是…?”他試探着問。
“我因為家裡的一些事情需要回國,暫時辦理了休學。目前在韓國一時半會兒也回不去,所以我準備找點事情做做。恰巧我回國前在布魯克林一所社區中心做過短期教育實習項目,接觸過很多來自不同背景、有學習障礙和心理困擾的孩子。”安娜用英文回答,意圖展現自己的優秀天資。她的聲音平穩,語速适中,她放棄展現了從凱瑟琳那裡繼承來的、優雅的英國口音痕迹。而是呈現一種完全美國本土、流利自然的美式口音,這雖然不及英式口音的優雅,但是恰到好處地提升了可信度。
“我雖然在校學習的是哲學,但哲學本身對于文學的思考、賞析也是需要的。所以教授機構的課程完全沒問題。同時短期實習項目的經曆,主要研究方向是如何建立孩子,尤其是處于青春期、學業壓力大或自我認同困難的青少年的内在驅動力和深層自信。”她巧妙地避開了直接教學經驗的問題,将重點引向理論研究和特殊群體,這正是她僞造專業的價值所在。
這番話,既回應了院長,又完美契合了她為自己創造的身份角色——一個用哈佛理論解決韓國教育現實問題的專家。
樸院長顯然被“哈佛”、“實習”、“研究”這幾個關鍵詞砸暈了,哪裡還顧得上深究細節。“太好了!我們太需要您這樣的專業知識了!我們中心的學生,很多都是因為公立學校填鴨式教學失去興趣,或者升學壓力過大産生焦慮……” 他像遇到救星一樣大吐苦水,仿佛安娜就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鑰匙。
薪水談妥,一個遠高于普通老師、但遠低于哈佛光環應有水準的價碼。職位:VIP高級講師。目标學生:正是那些讓補習機構又愛又頭疼的、家境不錯但學習動力不足、心理問題突出的學生。
第一次踏進明志未來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