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
李安娜(ANNA LEE)的名字,罕見地同時出現在哈佛學院(Harvard College)和哈佛文理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的春季畢業生名單上:
哈佛學院(Harvard College):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 in Philosophy, Magna Cum Laude (以優異成績)
哈佛文理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with Distinction (以優異成績)
兩頂沉甸甸的桂冠,加冕于一身。
她實現了不可能的任務:同時以優異成績獲得了哈佛哲學專業文學學士學位(B.A.)和哈佛比較文學專業文學碩士學位(M.A.)。
清晨六點,陽光尚未透過馬薩諸塞州的春霧灑滿紅磚街道,校園已經沸騰。畢業日。她穿上了那件象征哈佛榮耀的黑色長袍,系上代表文學學士的兜帽——此時她屬于哲學專業,哈佛學院(Harvard College)的一員。
她站在懷德納圖書館(Widener Library)前排隊入場,四周是數千名同樣即将走向終點的人。安娜·李,這個名字,今天将同時被哈佛學院(Harvard College)與哈佛文理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記住。
上午九點整,鐘聲敲響,畢業典禮(Commencement)正式開始。校長、教授、來賓在古典音樂的簇擁下依次登台緻辭。三位學生代表用拉丁文、英文與中文發表演講,那是傳統,更是一種榮耀的儀式。
在所有畢業生齊聚的草坪上,校長朗聲宣讀授予學位的儀式詞句:“By virtue of the authority delegated to me, I confer upon you the degrees for which you have been recommended by the Faculty…”
一句話,宣布了她的身份正式成立。
盡管此刻并不發放證書,但那句宣言之後,全場爆發掌聲。那一刻,安娜低下頭。她知道,屬于她的時刻,還未真正到來。
中午,各學院分别組織慶祝午宴。她屬于昆西宿舍樓(Quincy House),大學三年她在那片甯靜的河畔度過無數夜晚,如今這裡為她準備了一張榮譽席位。一個同學在舉杯前小聲對她說:“你是我們宿舍樓今年最意想不到的驚喜,Anna。哲學系在你的榮譽論文(honors thesis)中看見了真正的火花。”她微微一笑,那笑容裡有着風暴般的平靜。
下午一點半,本科分發典禮開始。在Quincy House的草坪上,教授叫到她的名字:“Anna·Lee, Bachelor of Arts in Philosophy, Magna Cum Laude.”
她邁步上前,雙手接過那張寫着拉丁文的羊皮紙,證書上刻着哈佛的印章,沉甸甸的、帶着淡淡蠟質香氣。那一刻,她仿佛聽見過去破碎的每一個身份碎片,在掌心裡緩緩重組。
緊接着,她趕往位于哈佛文理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區的桑德斯劇院(Sanders Theatre)。三點半,哈佛文理研究生院的碩士授予典禮開始。她再次被叫到名字,這一次,語調更為隆重:“Anna·Lee, Master of Art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with Distinction.”
比較文學系主任特地在全體師生面前介紹她:“作為少數在本科學業期間即完成研究生課程的學生之一,Anna·Lee,以其對叙事結構與哲學批判思維的結合,展現了跨學科的深度能力。她的碩士論文《傷痕教育……》被評為‘極具出版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