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太師豢虎記 > 第2章 水患

第2章 水患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集營外,衛将黃碚手裡拿着兵冊,邊走邊聽斥候江出彙報各城赈災事宜,見佥事宋露手裡拿着什麼正在皺眉思考,便湊過去:“宋大人,你在這琢磨什麼呢?”

宋露立馬欠身行禮:“黃将軍,江将軍。我隻是在看這藥方,覺得這預防的方子,可以将連翹、當歸、天麻去掉,換成三白草,另外……”

“停!”說話的是季鷹軍斥候兼姜長鷹近衛江出。雖然穿着戎服,江出一開口,近看還是能看出毛小子的模樣,他直來直去:“佥事大人也懂醫?”

“小時候鄉裡有個老先生,耳濡目染學過一些,不過江南多産藥材,很多農戶采摘藥材貼補家用,都是懂一些藥理的。這方子放在尋常并沒有不妥,隻是不适宜災情期間災民的體質,另外藥材緊缺也是個問題,若是将其中幾位藥換成本地盛産的三白草,不僅效果甚佳,還能餘下些藥材錢。”

黃碚年紀稍長,他與姜長鷹有點像,說話的時候語氣平和卻帶着威嚴:“說到這個,你們江南九城糧産不高,我看有些藥材倒是長得甚好,就比如你們這裡的麥冬、芡實、丹參、荊芥、苦菊、百合都是上等的。”

宋露聽得發愣,江出嗔笑一聲,在宋露背上拍了一把,說:“黃将軍是暮北的大管家,以前管過辎重,這什麼藥材、軍糧、馬匹、軍械什麼事他都知道一點點,随口說兩句,還真的能把人唬住。”

宋露也跟着冁然一笑:“黃将軍博學,威名赫赫的季鷹軍,倒是和我原先料想的不一樣。”

“你肯定以為,季鷹軍都是一群魯莽的武夫,蠻不講理的軍痞子。”

黃碚看了江出一眼,江出斂了笑容,抿了抿唇。

宋露望着陰霾的天空,感歎道:“饒是季鷹軍,恐怕也難救江南九城百姓于水火,糧食告急,赈災款也跟不上,秋後朝廷還要配給五方軍糧饷,即使戶部這會子周轉得開,也怕是輪不到江南了。”

黃碚立馬想到了什麼:“我記得擎南七州和江南九城的軍糧會直接把軍糧配給運到塢城,走水路運到暮北。今年也是如此嗎?”

宋露看向東邊的城垛,說:“塢城的觀瀾港,專為軍饷運轉所設,觀瀾港邊上的倉囷叫做觀瀾倉,那裡面盛的就是暮北軍饷,每年秋收之後江南九城的收成都是各城的判簿司整理,再由都指揮使派佥事去核對彙編,收整之後放入觀瀾倉囷。等戶部兵部拟好了數,再派辎重官按照數量押運,這個想必黃将軍比下官更懂些。”

黃碚順着宋露的目光看過去,雖什麼都沒看見,但是知道那是觀瀾港的方向。他接着問:“那此次赈災糧是今年的收成嗎?”

“不是。”宋露搖搖頭,“事關邊關戍防,糧食藥材進了觀瀾倉,擅動可是要殺頭的。每年朝廷三撥軍糧後,餘下的要轉運到城内的義倉,這次赈災糧是義倉的餘糧。但是将軍也知道,今年天公不作美,收成不佳,隻怕今年和明年觀瀾倉的軍糧尚且不夠,指不定是要從擎南倉調配。”

聞言黃碚、江出勃然變色,互相看了一眼。江出欲言,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

赈災集營中。

姜長鷹聽黃碚和江出把聽到的事情一一說了,這會子軍帳裡都是季鷹軍,他解了外面的束甲,更顯健碩。

江出耐不住,直截了當的說:“聽起來每年暮北的軍糧應該是當年糧,那為何連年季鷹軍軍饷并不是新糧,數量也短缺得厲害。”

黃碚也說:“聽那宋露說的朝廷把軍糧收整押運很當回事,每年三次下撥軍糧,總歸有新糧才對,即便是陳谷也不該是到我們手裡的那種,這中間的貓膩不小,那宋露隻是個佥事,恐怕隻看得到表象,并不知内情。”

姜長鷹喝了口茶,說:“這事暫時不好查,不過最要緊的是水患的事……”姜長鷹把杯盞穩穩的置于桌面,決然道:“必須解決。”

******

“怎麼解決?”塢城指揮史府邸中,姜南羿在八角亭的石桌上托着腮,看着棋盤漫不經心的發問。

宋露撚着一枚白子,他留了虎須,襯得比十年前多了儒雅和老成,他眼中含笑,慢悠悠的調笑說:“五公子若是認輸,我就告訴你這局的解法。”

姜南羿輕笑:“宋伯,我是問我爹爹,後來是怎麼解決災民和疫病的?您也是自那之後就一直跟随着我父親的嗎?”他一邊說着,一隻手正要去棋奁中撚子……

啪!

黑棋落子,宋露發現自己鋪墊已久合圍之勢已破,盤中白子被吃了大片。

“二哥,觀棋不語。”姜南羿不高興的說:“我不要你幫。”

“我沒言語,我這是教你如何一招制敵。”江南疏才十一歲,眉宇間镌刻着秀氣,他被教養的十分得體,恭敬的朝宋露行了一禮,“爹爹正在前院尋宋伯。”又轉頭對姜南羿說:“你想練棋,二哥陪你。”

“爹爹忽然找宋伯做什麼?是不是大哥回來了?”姜南羿憑借稚童的敏銳發問。

江南疏神色微沉,點了點頭。

“大公子和丁公子等人自春天替指揮使送守備軍報給都指揮使刑大人,到如今已經有近半年時間,雲城段将軍想必十分喜愛這兩位,才會将人留到現在。”宋露道。

宋露到卉沁堂的時候,姜南阗、丁越等人還未更衣,隻是脫去了袯襫以及在雨中泡軟的鹿皮靴,同跟着自己一起南下的近衛黃其甫、江出等人站在廳正中,此刻十六七歲的少年們臉上多了幾分大丈夫的味道。姜長鷹有五個多月沒有見這幾個孩子了,心裡十分喜悅,臉上卻沒有露出三分笑容。聽大兒子姜南阗把水患的事上報完,姜長鷹把站着的人掃了一圈,問道:“你們看了這一路,有沒有頭緒?”

姜南阗知道姜長鷹這是要考他,說:“爹,這事需得先報給江南布政史陸大人,不過可以讓咱們的斥候先下去九城地方,囑咐知尹和守備軍總鎮,提早做好部署。”

黃其甫是姜南阗的随身護衛,心思和他爹黃碚一樣細膩,說:“這次斥候需要在九城都放個筆杆子,守備軍裡的佥事和地方衙門的胥吏們也要一同将賬目、水患的大小決策和部署,全部詳細記錄在冊。”

“其甫哥想得真周到,肯定是高義叔教的你。”丁越生在暮北,比姜南阗大一歲,自小養在姜府,在斥候隊裡長大。

姜長鷹身邊的衛将黃碚笑着看了他一眼,用長輩的語氣說:“幾位公子裡頭,丁公子最為年長,有沒有什麼高見呢?”

丁越面色舒朗,毫不猶豫的說:“高見談不上,我隻有一句——守好糧倉!”

堂上的長輩們都似是被噎了一下,不約而同的偷偷把目光挪向了姜長鷹。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