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太師豢虎記 > 第19章 複命

第19章 複命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姜長鷹從雲城出發,快馬加鞭,卻并非前往塢城,而是一路向北,往涼城去。特令官一路随行,并不多問。待到了涼城界,特令官辭别姜長鷹,要從涼城乘船北上,過恩江,回永益城複命。姜長鷹将人送走,進入涼城見到了等候在此的兒子姜南阗,趁着這幾日,軍糧已從觀瀾倉運到了涼城。

父子見面,沒有過多寒暄,稍作休整,便要押運軍糧。按照下撥令,軍糧要分别運往醉臨、擎南和宣中。

“醉臨下灘郡倉、擎南盈城倉、宣中祥麟倉,輾轉要去三個地方,父親,我陪您一起去。”

姜長鷹看着兒子姜南阗,似有百感湧上,他伸手在姜南阗頭發上乎了一把,“那夜觀瀾倉十分兇險,有沒有受傷?”

“沒有。”姜南阗還是一副溫順的模樣,微笑着回答父親。

姜長鷹回頭看了看隊伍,跟着姜南阗押運軍糧的人除了原本留守塢城的守備軍和季鷹軍,還有赈災時撥到九靈城和涼城的人馬。

姜南阗說:“觀瀾倉事發後,沈禦史便讓我借着運送赈災物資的名義将軍糧運到涼城等待父親,還讓災情并不嚴重的九靈城和涼城的季鷹軍前來接應。那時候特令還沒送到父親手中,因此對外我就是奉禦史大人之命幫忙運送物資的。”

姜長鷹點點頭,“禦史大人是怕賊人卷土重來,殺個回馬槍,他在江南巡視水患,自然知道赈災糧要留存多少,也能大抵知道軍糧的數額。”

姜南阗笑了一句,“我算過了,對應軍糧調令,隻多不少,父親放心吧。”

“你長大了,事情辦的漂亮,想的也很周到。”

“這也是有‘明先生’幫忙,事情才會辦的這麼順利。隻是到了涼城後,他說上頭有令,要趕回去複命了。”

“上頭?是沈大人?”

“應該是吧,‘明先生’就是沈大人特意安排到塢城助我們解決危機的,後又陪我運出軍糧。”

姜長鷹略有所思,沒再對‘明先生’多做追問,因為沈禦史帶給自己的疑惑太多,但所有行為從沈溟所居官位和權力角度去看,解釋起來又是那麼理所當然。

******

同時刻,尚在瑞城的陸謙袁正在試圖厘清腦中萬千思緒。

沈溟當初下江南也需過恩江,途徑涼城,彼時命陸謙袁在涼城接應姜長鷹麾下派來赈災的人,一起巡查災情,分撥人手,還需給予姜長鷹部下災情巡視各城通行令和巡查權限,而重中之重,陸謙袁需要守住涼城港口,嚴查登岸和過江之人。當時沈溟的理由是以防有人趁機作亂,現在陸謙袁心下明了,沈溟應該在那個時候就知道邢柏年要叛國,隻奈何饒是如此,也沒能抓住邢柏年。陸謙袁心中暗自思忖,沈溟此次若是身兼抓捕邢柏年的皇命,回去又該如何交差?正在陸謙袁自顧揣度之際,小厮來報禦史大人傳他一叙。

瑞城知尹府議事廳内,門窗緊閉,衆人避退二門外,獨留禦史大人沈溟和江南布政使陸謙袁。

沈溟開門見山,問道:“陸大人,曹忠一出事,我便把你喊來瑞城坐鎮,不成想此間事務如此繁多,辛苦你了。不知東海漁販和刺客的事情,查的如何了?”

布政史陸謙袁滿面露愧色,向沈溟請罪道瑞城私港和刺客的事情沒有提前防範,害得禦史大人險遭毒手,雖查明了海邊行刺者均為東海漁販一流,但是并沒有找到漁販據點,目前也不清楚還有多少漁販正在江南流竄。而那夜在監牢行刺的刺客,更是半點線索也無。

知尹府正廳,沈溟端坐太師椅,“陸大人莫要自責。瑞城之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開設私港是大罪,況且任由當地流匪私下互市,除了已經被沈溟秘密看押的曹忠,陸謙袁亦難逃幹系。陸謙袁知道沈溟的意思,這是要和他做交易。由于不知道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他不敢當即表态,隻能佯裝遲鈍,“禦史大人海納百川,待赈災事了,下官一定肅清江南匪患,安撫民心,以感沈大人之德和朝廷之洪恩。”

許是這兩日修養好了,沈溟面色如月,由内而外透着佻達和貴氣。他聞言哂笑一聲,“是啊,江南九城事務繁雜,不僅每年都有水患要平,還有吏治要整頓,也有匪患要滌清。就比如……”沈溟放輕了聲調,看了眼陸謙袁,對方依然欠身,保持着行禮的姿态。

沈溟接着說:“對于赈災的事情,不僅要核拟災情實況,還要前往各城巡查,下令分撥人手,拟定數額上報朝廷;每年三撥軍糧,陸大人一方面要提防匪徒觊觎軍糧,另一方面,軍糧下撥還要親自派人盯着,以防有人中飽私囊。這些事做了這麼多年愣是一點差錯也無,直到今年,水患來勢洶洶,我沈溟來江南,不僅鬧出了劫軍糧、漁販作亂、私設海港等事,就連一向安分守己的瑞城知尹曹忠也開始通匪,一向鐵面無私的都指揮使邢柏年甚至狗膽包天,勾結海賊。”

沈溟每說完一句,陸謙袁身上好似多加了一個秤砣,最終他在沈溟一連串的指斥中徹底矮了身形,把腰彎得更低。

沈溟不打算停止,“這麼多年了,想必與您同為江南一把手的邢柏年,還有瑞城的曹忠,在陸大人的治下也是如履薄冰,時至今日才露出馬腳。權柄在握的奸臣尚且如此,私港和漁販就更是不敢禍亂百姓,苟存至今咯,難為他們,在這多事之秋,才覓得這點空隙,稍稍露出自己的狐狸尾巴。”

撲通!

陸謙袁折膝跪地,在沈溟的反諷中悲恸道:“禦史大人,下官知錯。”

沈溟冷眼看着他陳情,翻來覆去不過是知錯,有罪,一時失察之言。

但是再多辯駁都是蒼白無力的。

沉吟片刻後,陸謙袁看到沈溟的腳步不疾不徐邁步至眼前,接着沈溟溫柔的虛扶起他,慈眉善目的說:“陸大人乃江南布政使,政務龐雜,江南九城太平這麼多年,是陸大人勵精圖治的結果,水患是天災,怨不得人。此次聽我之令據守涼城,害大人守在那裡幹着急,是我的錯。”

陸謙袁吓了一跳,不敢承受,又要跪下去,被沈溟阻止道:“陸大人,多說無益,赈災的事還沒完,姜指揮史身負押運軍糧重任,接下來,就辛苦陸大人随我一同去塢城下放赈災糧了。”

“不敢,這是下官職責所在。”陸謙袁無有不應。

沈溟又說了句,“這災情奏報,我上疏表的是我看到的,陸大人你……”

陸謙袁沒有遲疑,“下官明白,江南諸事,下官定好好拟定奏疏上表,呃……為防遺漏,屆時還請禦史大人過目一二。”陸謙袁自诩為官清廉正派,從未徇私舞弊,所以總是端的一副老成持重之态,誰能想到今日在這正廳之内,陸謙袁面對這位未及而立的年輕禦史,竟是如此卑微惶恐。

******

沈溟自去江南,與姜長鷹巡視各城,拟定赈災銀和糧食數額上呈内閣,内閣和戶部兵部一起核算,依據災情定下了赈災糧、赈災款項,再依據擎南、宣中、醉臨的軍糧所需拟定了軍糧數額。乾澤帝看了并無異議,司禮監在乾澤帝授意下,合并今年換倉撥糧的新政,拟定各方軍糧下撥令,再派特令官去地方各地傳令。

江南特令官于霍剛回到永益城,乾澤帝的禦案上,就呈了江南布政使陸謙袁的奏疏。

永益城,仁德殿内,乾澤帝楚玹看着奏疏,面色幾變,帝王規訓在前,楚玹極力平息流竄五内的怒火。

司禮監掌印太監邱侶奉茶,乾澤帝擱下奏折,看了眼邱侶,“江南特令官是誰?”

邱侶低下身,“回禀陛下,江南特令官是司禮監于霍,昨日晚間回到永益城。”

“就是說姜長鷹已經在押運軍糧的途中了?沈溟可有上疏?”

“呃,陛下,沈大人自去江南,一向都是将災情奏報呈到内閣的,奴才未曾知曉。陛下是否要召見内閣?”

乾澤帝想到沈溟那副玩世不恭的模樣,氣極反笑,“不用看也知道,左不過是說水患,赈災,别的就不用指望他了。”乾澤帝看了眼面前陸謙袁的那封奏疏,冷聲道:“讓他赈災他也就隻是赈災,打着禦史的名号許他江南遊玩那麼久,也是該回來了。”

******

江南塢城,沈溟這些天除了去觀瀾倉督辦放糧,其餘時間就安置在姜府彙霞閣。這日沈溟起了個早,獨自在府内漫步,穿過湖邊假山,放眼所見便是姜府主院,沈溟心道觀瀾倉開倉多日,軍糧下放差不多,不知今日能否見到臨時護衛丁越。

姜府主宅院内,姜夫人宴深伫立廊下。丁越就府中大小事務,連同觀瀾倉赈災事宜一并向宴深說了,又呈上姜長鷹傳來的家書,有曾經軍中斥候隊留存的便利,姜長鷹傳信和收集消息向來都是極快的。宴深速速看了,未見輕松的長歎一口氣。

“深姨不必擔憂,指揮史和淮奚必定一帆風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